摘要:面對爛番茄的低新鮮度,許多外媒一開始也並不看好《決戰中途島》的票房表現,但觀衆用不俗的評分和一張張電影票爲影片正名,調查觀衆觀影體驗的美國專業機構CinemaScore也給出了影片A的超高評級,恰恰說明了觀衆開始擯棄所謂的權威評分,轉而以自己的觀影體驗爲好片打call,不管是持續增長的豆瓣評分,還是笑傲同檔期的國內外票房,都反映了廣大觀衆對影片的高度認可。這種評分相當分化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爛番茄的評分機制導致的——爛番茄新鮮度(Tomatometer)是專家團對一部電影的喜好判斷,觀衆評分(Audience score)則是所有網站註冊用戶打分情況的彙總。

正在熱映的好萊塢戰爭鉅製《決戰中途島》自上映以來,口碑票房雙豐收,不僅首週末就突破億元票房,還在雙十一當天逆襲成爲單日票房冠軍,此外,該片在北美也保持着單日票房冠軍的良好勢頭。口碑方面,這部硬核且細膩的史詩戰爭鉅製在各大平臺的評分都領跑同檔期新片,豆瓣評分更是從開局的7.3分,一路漲到了7.7分,不少觀衆都將影片評爲“年度最佳戰爭大片”。

不過有部分關心《決戰中途島》的影迷注意到了,影片的海外評分並不理想。尤其是知名影評資訊網站爛番茄僅給出了42%的新鮮度(相當於影評人的喜愛度),與之對應的是觀衆評分高達92%的新鮮度。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最近熱門的電影《小丑》,這部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的大作,在爛番茄也僅收穫了69%的新鮮度,而觀衆評分則達到了89%。

這種評分相當分化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爛番茄的評分機制導致的——爛番茄新鮮度(Tomatometer)是專家團對一部電影的喜好判斷,觀衆評分(Audience score)則是所有網站註冊用戶打分情況的彙總。簡單來說,新鮮度由兩個選項決定,容易走向兩端分化,而觀衆評分則以打分製爲標準,總體相對客觀。

面對爛番茄的低新鮮度,許多外媒一開始也並不看好《決戰中途島》的票房表現,但觀衆用不俗的評分和一張張電影票爲影片正名,調查觀衆觀影體驗的美國專業機構CinemaScore也給出了影片A的超高評級,恰恰說明了觀衆開始擯棄所謂的權威評分,轉而以自己的觀影體驗爲好片打call,不管是持續增長的豆瓣評分,還是笑傲同檔期的國內外票房,都反映了廣大觀衆對影片的高度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