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书迷,虽说比不上很多“老书虫”,但我却时刻都在关注着,优秀“文字”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极品家丁》、《将夜》、《斗破苍穹》、《长安十二时辰》等作品相继问世后,口碑却是参差不齐,有的“无可挑剔”,有的却是“无力吐槽”。当前段时间,再次“温习”了《庆余年》后,我也更加肯定了,本部小说可以排进,穿越架空历史小说的前五,其可读性和新颖性都相对较高,且更接地气,纵观全文,都充斥着一股理想主义的“气质”。所以我个人,就更为期待这样一部作品,被影视化。

当2018年流出,《庆余年》即将被改编为电视剧时,不少原著粉,既是“期待”,也掺杂“不安”。毕竟要将这部近,400万字的小说,“揉”成一部影视作品,对其700多篇章节的内容取舍,就难度颇大,更何况它的类型还是穿越题材,难度更是,毋庸置疑。但在11月26日,首播过后,口碑从7.2分一路飙升到如今的8.0,可以说从更新的剧集中,王倦没有让众多粉丝失望。但这部自带流量的IP作品,能否成为,2019年,年末,“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的影视作品?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不过就目前,更新完的三十多集来看,个人认为,这部影视作品,正朝向它正确的轨迹前行

原著粉应该都知道,《庆余年》的整体“骨架”较为复杂(穿越、人工智能、机器人、狙击枪……),这一系列,在现在“大趋势”下,稍有不慎,就会难以问世。编剧王倦着实,煞费苦心,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手法,将整个故事,顺理成章的圆了回来:一位学生参加比赛,撰写了一本叫做《庆余年》的科幻小说,主题是:“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一次碰撞,内容主旨是“假如生命再活一次。””这一“神来之笔”般的改编,化繁为简。以简单明了的开篇,在能过审的同时,也保留了原著中,古代人具有现代人思维的,关键元素。其趣味性,进一步加强了观者的“追剧心理”。在这里不得不佩服王倦的“别出心裁”。

线索的改编作为一部悲剧色彩,占据大半篇幅的小说,那么故事里的人物关系,肯定就纵横交错,极其复杂;在叙事时,就会选择双线,或者多线发展。如何在还原,原著“精髓”的前提下,保证影视作品的,故事发展进度,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太快会被构陷为这是一部“爽剧”,而太慢,观者又会觉得故事“拖沓”。所以编剧王倦,在这一方面,是下足了功夫!

首当其冲的,就是主人公范闲的性格改编。在原著小说当中,范闲的性格,时而绝情,时而又多情,生性淡泊,且城府极深,甚至可以说是“腹黑”。而在王倦的“改变”下,荧幕前的范闲,在保留足智多谋的同时,削弱了几分人物的黑暗面,增添了人物的几分俏皮,让范闲看起来要贴合一个,拥有“现代人”灵魂的古代人,而不是一个一味地推重理想主义的“机器人”,现代人毕竟都是“有血有肉”的。其次范闲的扮演者——张若昀,对于剧中人物的刻画,也下了十足功夫,既能演绎出对待敌人时的,高瞻远瞩和足智多谋,也能诠释出,一见钟情的“恋爱脸”。足见张若昀对于人物的把控,也是十分到位的,当旁人向他问道:“第一次遇见林婉儿时,看见了什么?”他回答:“青春!”简短两字,足见这个人物在王倦笔下变得极为立体,也变得有血有肉。

原著的内核“权谋”偏多,但从影视作品的开场,就能看出,编剧对于情感的刻画,高于权谋。令人“闻风丧胆”的陈萍萍,在发现“小姐”的孩子还活着时,按捺不住的激动;“功高盖世、拒人千里之外”的五竹,却在范闲身边时刻保护着他;澹州府中看似对范闲冷漠、却处处对范闲充满爱意的老夫人......这种情感基调,贯穿了整个《庆余年》的剧情脉络。这仿佛根本就不是一部我们熟悉的仇杀故事,也不是一部关于权谋的故事,而只是一部简单的关于爱的故事。只是出于某些缘故,众人的爱都显得太,拐弯抹角、若隐若现。长公主对庆帝、庆帝对范闲、陈萍萍对范闲、庆帝对太子......这种典型的“东方式爱意”,坚毅而又含蓄,它在王倦的笔下,几乎是贯穿了整部作品。

总的来说,作为原著粉,可能对这部剧的评价,有失公允。但对普通观者来说,本部作品也实打实的,算得上是一部弥补剧荒的良心之作。或许它在“服饰道”和“灯光”上有着小小的瑕疵,但也瑕不掩瑜,就单看陈道明、吴刚、刘桦、田雨、高曙光等一众老戏骨教科书般的演技,就值得一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