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本名刘阳,是阴丽华的长子,不过他并不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

光武帝刘秀的长子是郭圣通所生的刘强。在郭圣通被立为皇后之后,刘强理所当然地被立为太子。

但是当郭圣通被废为中山王太后之后,刘强的地位就变得非常尴尬了。从来都是“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光武帝虽然没有废掉刘强的太子之位,但刘强肯定是非常不安心的。

刘强不像有些王朝的太子,在感觉到自己太子之位不保的时候就向父亲举起了屠刀,刘强则是多次向父亲恳切地坚决地请求辞去太子。如此这般,过了两年,光武帝看到刘强是真心想辞去太子,也就答应了。

光武帝从内心深处觉得亏欠这个孩子,封他为东海王,封地有两个郡,而且后来还赏赐并允许他使用天子仪仗。

刘强辞去太子之位后,刘庄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刘庄之所以能当上这个太子,也在于他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早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光武帝刘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度田”,各个州郡的官员都要进京汇报工作。

一次,光武帝看到陈留郡的官吏所奏上来的木牍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于是他就问这是什么意思,陈留郡的官吏说不知道,是自己在洛阳的长寿街上得到的。

这时,帐幄后面的刘阳插话说:“这是陈留郡的长官教自己的下属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帝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过问呢?”

刘阳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居住的不是一般人,田亩和宅第肯定超过制度规定的数目,所以不能认真核查。”

光武帝于是让虎贲将诘问陈留吏,陈留吏所言果然和刘阳一样。光武帝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另眼相看。

到了第二年,刘阳已经完成了对儒家经典《春秋》的学习。光武帝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用手拍着刘阳的头说:“吴季子!”但熟读《春秋》的刘阳却对光武帝说吴季子推让国君之位的行为是“愚戆无比”。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光武帝有立刘阳为太子的想法了。

建武十九年(43年),妖人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光武帝派臧宫率兵前去围剿。由于单臣、傅镇一伙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但是在死伤了很多士兵之后仍然无法攻破城池。

光武帝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很多人建议悬赏以攻城,只有刘阳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让贼人可以突围,这群乌合之众,一旦离开了城池,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了他们。结果真如刘阳所料,叛贼分散突围后很快就被消灭。

一方面是有了刘强的极力辞让太子地位,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刘阳对单臣等人谋反事件的处置方略奏效,终于在这一年的六月,光武帝下定决心立刘阳为太子,并为他改名刘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