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啃老族在什麼年代都有,身邊見過最大的啃老族已經將近60歲。

按理說60歲時父母還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正是父母需要兒女照顧的時候,可是有“啃老族”的家庭卻不這樣。

年過半百無兒無女,“無老可啃”賣廢品度日

家家戶戶的條件漸漸好起來了以後,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喫苦,逐漸富裕了以後人的心態也隨着改變。

人到了50歲左右的年紀就像是轉折點,說是老人又覺得沒那麼老,可是看年齡又跟年輕人差很多,有些人已經有孫輩了。

這個年齡段的人,生活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兒孫滿堂家家庭幸福,有些人卻孤苦無依,生活窮困潦倒。

爺爺家的村子裏有就有這樣一位“啃老族”,大家都叫他老劉,現在已經50多歲的他,這半輩子沒有娶妻無兒無女。

小的時候經常見他在街上閒逛,那個時候跟他一般大的人,都在幫家裏的老人幹農活,只有他最清閒。

他的父母很能喫苦,所在他們家的條件在村子裏算是比較好的

以這樣的條件應該不愁娶不到媳婦,但是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懶,根本沒人女孩願意嫁過去。

老劉的父母倒是不急,也是拿他沒辦法,想着自己能幹幾天活,這樣養這兒子也挺好。

一晃20年過去了,他的父母早已經幹不動活了,每天還要給這個50多歲的兒子做飯喫,老兩口有養老金勉強維持生活。

去年他的老父親去世了,只留下身體不好的母親,“老劉”纔不得不做口飯喫,累的活他也不願意幹,平時就撿一些飲料瓶、紙盒賣些錢。

村子裏的人有時候會去看看他的母親,覺得他們的生活太難了,心疼老人家但卻同情不起來。

啃老族不是一天“養成”的

看到這位“老劉”的生活,似乎看到了現在年輕“啃老族”的結局。啃老族不分年齡,但絕不是一兩天就“養成”的。

父母不是捨不得給兒女錢,而是擔心他們離了父母后無法生活。

如果能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能夠注意培養,不僅使自己晚年更舒坦一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想養出“啃老”的孩子,應該注意什麼?

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不想讓孩子成爲“啃老族”從小就要注意培養。

1)培養孩子的能力

有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做到的,但是因爲家長擔心他們做不好,總是把他護在懷裏,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當他們習慣於依賴家長,就會懶得自己努力,所以在一些小事情上家長不必都替孩子做

如果可以的話,讓孩子努力讀書、擁有一項技能在手,最起碼可以填飽自己的肚子。

2)讓孩子有勇氣面對挫折

很少有人這一輩子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失敗、挫折都是給以後的人生積累經驗。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遇到困難,直接就放棄,這會讓他失去動力,越來越退縮安於現狀。

所以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換一種方式或者是重頭再來,別被困難打倒。

3)孩子無理的要求要懂得拒絕

啃老族都是從小索取開始的,想買新衣服新手機錢不夠,找父母要。這個月剛失業,從父母手裏要一點錢。

然後發現不用上班好輕鬆,父母總是能滿足自己,就開始越要越多。

糰子媽心裏話:

其實當孩子提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要求時,家長就要懂得拒絕,讓孩子知道借錢或者其他不良方式得到的錢都不是自己的本事。

只有自己有能力時,用自己的錢買來的東西,才真正屬於自己。

【今日話題】你的身邊有“啃老族”嗎?你怎樣看這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