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諸葛亮,在三國之中可以說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他的輔佐下,劉備從一窮二白的境地到後來建立了能夠和魏吳兩國分庭抗禮的蜀漢帝國,諸葛亮可以說是絕世罕見的王佐之才。
他不僅能力出衆,更是忠誠無二,對劉備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同樣得到了後世的讚頌。不過要說諸葛亮的能力,那確實在當時冠絕天下的。在一個諾小的茅屋之中,他將自己對天下大勢分析得明明白白,也將取天下的方針和步驟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劉備,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而劉備也是依據諸葛亮的三步方針去逐漸開疆擴土的。
諸葛亮給我們的印象最深刻的打扮應該是他手持一把羽扇,身坐在輪椅,泰若自然的處在蜀軍陣營中心,無論是之前跟隨劉備出兵,還是後來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這樣的形象持續了二十多年。可是諸葛亮身體又並無殘疾,爲什麼每次出征都要坐着這個輪椅呢?輪椅的行動本就不便,而且在戰場之中,機動性是非常高的,士兵的廝殺和戰馬的奔騰給冷兵器時代加了一些進度條。所以便產生了後來的幾種說法。
首先,兩軍對壘中,主將之前要寒暄幾句,畢竟,誰都希望能夠兵不血刃,而坐在輪椅中的諸葛亮更顯得泰若自然,可以讓敵軍陣營之中產生一種錯覺,也同樣的增加了蜀軍的自信感,古代爲將之人,哪一個不是與戰馬相伴一生,唯有諸葛亮,坐在輪椅上更是給人一種壓迫感,對比當年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峙,在一次兵法之間的博弈中,司馬懿慘敗於諸葛亮之手,甚至諸葛亮命人傳話與司馬懿,讓他在多讀讀兵法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面對這等的羞辱,司馬懿也是沒有任何辦法。
再有,諸葛亮坐在輪椅之上,更能給予蜀軍士卒們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如果遇到敗仗,輪椅這種行動不便的交通工具也不會跑得過戰馬,而主將願意與士卒們共存亡,也不會有逃兵產生,這在心理上無疑是給了蜀兵們一個強有力的安慰。然而,根據一些專家的結論,實際上他的苦衷是他可能早已患上關節炎,所以才常年坐在輪椅之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