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 康玉湛 徐銀)優美的音樂聲中,上海市徐彙區田林街道活動室裏,一羣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上海大媽在上海師範大學舞蹈系2017屆畢業生、“90後”社區文藝指導員鄧文韜的指導下跳着扇子舞《出水蓮》。

身着黑色練功服,手持綠色扇子,輕言細語、身形優美的她們很難與想象中的“退休大媽”聯繫在一起。

鄧文韜在指導老年學員。 康玉湛 攝

今年62歲的上海市田林社區紅楓藝術團舞蹈隊隊長金慶華從小熱愛舞蹈,退休後一直跳廣場舞。隨着跳舞年頭的增加和周圍大文化氛圍的薰陶,金慶華與“老夥伴”們越來越覺得自己跳的舞美感不強,想要獲得更專業指導,跳得更專業一點。

鄧文韜從大學三年級即成爲田林街道演出團隊的指導老師,畢業後以社區文藝指導員的身份長期指導田林街道舞蹈隊約20名學員,一週兩次,每次兩小時。也正是在接受了鄧文韜的長期輔導後,金慶華和隊員們把“廣場舞”跳出了專業水準,並在第三屆“師大杯”上海社區舞蹈展演暨學生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現場進行展演,讓人讚歎“上海大爺大媽這舞步,不輸專業舞者”。

2015年起,上師大與上海市羣衆藝術館簽約共建首個“上海市社區文藝指導員舞蹈實訓基地”,包括鄧文韜在內的2013級至2015級60餘名上師大舞蹈系學生爲上海近20個街(鎮)社區的文藝團隊進行了舞蹈課程輔導504次,總計1008課時,創編創排舞蹈作品30多個,引起了廣泛社會反響。

金慶華感慨說,專業老師來了以後,水平提高很多,現在還能跳古典舞,民族舞與現代舞相結合的舞蹈。她對鄧文韜讚不絕口,稱跟“這個孩子”學習很開心,通過系統學習大家會的舞種多了姿態也更優美了,更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鄧文韜對這些學生同樣感情深厚。他說田林街道的學員們是自己第一批學生,畢業的時候她們就聯繫自己,提出讓他繼續指導大家跳舞。

鄧文韜在指導老年學員跳更專業的舞蹈。 康玉湛 攝

談及教老人跳舞,鄧文韜說他也有着自己的“祕訣”。“她們以前自己跳很多動作,不會做自己學容易受傷,即便強行做完成動作,我們來了以後可以告訴她們,這個動作應該怎麼做,如何發力,怎樣才能更適合她們。在她們這個年齡段,哪些動作能做,哪些不能做”,鄧文韜笑着說,排練舞蹈的時候也需要給她們信心,激發她們的興趣,因爲老師的肯定對她們而言是極大的鼓勵,增強自信的同時也會助長她們的興趣。

截至2017年底,上海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戶籍總人口達33.2%,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老年居民對繼續學習、提升自我的需求不斷增強,但滬上老年教育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師資力量不足等,以上海老年大學爲例,不僅報名火爆,一些熱門專業甚至“一座難求”。

事實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大爺大媽們退休後的生活愈發多姿多彩,跳舞、鋼琴、書法、烘焙等等都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休閒娛樂方式,他們也希望獲得指導,讓自己的愛好“更專業”。如今在上海,參加各類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60週歲及以上學員總數達50餘萬人,還有60萬老年人蔘與了各類學習團隊活動。

“老年教育的形式可以非常豐富,除了社區教育、老年大學等,也可以鼓勵老年人進行網絡學習、在線教育”,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認爲,政府應酌情逐步加大對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滿足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