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逢盛世,太上慈悲,廣開法門,傳大教於十方。凡有幸得聞正法,入老君門下,皆有宿世因緣,然紅塵萬丈,慾念牽纏,六根難得清靜,非戒律約束不可驅除滿腔邪氣、一身偏病,非戒律不可清靜法身,非戒律不可煉養道德之念,非戒律不可得道成仙。由此得知戒律爲修道之根,需時刻持戒,二六時中不可懈怠,否則一失人身,萬劫沉淪。正一全真兩派各有戒律,如老君一百八十戒、全真天仙三壇圓滿天仙大戒。若遍查古今,其戒律之數更瀚如煙海。

劉一明祖師有言:“今人學道者如牛毛,而聞道者如麟角矣。原其故,皆因學人一身偏病,滿腔邪氣,所以感不動師友。以故空過歲月,枉勞跋涉耳。”

正因如此,祖師廣開方便之門,天真皇人按筆乃書傳金文寶經,則是以爲戒律。

或如《感應篇》、《陰騭文》等雖無戒律之名,然依舊爲入道之階梯,成仙之捷徑。所謂戒律,如淺談,則日常之中道德倫理綱常即爲戒、國家憲法即爲律,在儒曰:

仁智禮義信,在道曰: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在釋曰:清淨平等覺。

修行之人身在紅塵,受六根閉塞不開,需守酷戒以洗心。學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積累功行,故左仙公雲:

“學道不修齋戒,亦徒勞山林矣”。夫戒者,戒諸惡行也。故不持戒,道無由得。

持得戒律,便將戒律放在心間,每逢遇事便以戒律標準處理,以戒律標準行事。若不日日行持,僅做個幾天,便具做了無用功。

《感應篇》有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在此有二字:久久。可見戒律要持,若不持戒,即獲真意,便如登樓,半途坐下,何日可達頂?

所以古今學道之士,無論修習何種功法,修哪種法門無外乎求明心見性,圓融無礙爾。欲求大道,首要便是收攝心猿意馬。如何收攝?《龍門心法》有言:

“若要皈依,惟有一法,能制此身。須是行持戒律,收伏狂骸。以四大威儀爲主,行住坐臥,約束端莊。使耳不聽聲,目不視色,莊嚴妙相,端正慈悲,人見歡喜,又生恭敬者。戒律拘制,狂身變爲法軀,而師寶可皈矣。大衆!此第一段法,既已指明,須是皈依心。”

由此可知,戒律實爲入道第一法門,若無大毅力以戒律洗卻凡心,滅除三毒業障,則日後一切修道之路皆堵塞不開。

正所謂“人行大道,號曰道士”“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修道之事,並非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先皈依道經師三寶,後持道門戒律,以此爲基,二六時中時刻警醒,方有進益。今有諸多學道之人,不明祖師真傳之道,不談戒律只談修心,或只談自然或有其他。如此種種連道魔尚未分清,如何革除陋習、斷除障礙?更遑論,修習丹法所戒者何其多?登壇行法所戒者何其多?如均視戒律爲小法小門,只重法門法脈則離道日遠。

萬般經文、典籍、法門等等,均有約束,雖不名戒律二字,然其中種種約束豈非戒律?

玄門亦有言:“人道不成,仙道何成?”如連人道都未做成,便是這人家綱常都守不得而妄談修道,實可笑哉。

金書玉誥皆戒律之隱名,其中妙用自可得知。

言猶未盡,願與同道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