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在作決策之前,喜歡問數字、算算賬。他認爲,只有這樣,所作出的決策纔是慎重和可靠的。早在1954年1月,他就告誡全國財政廳局長們:“數字中有政策,決定數字就是決定政策。”

善於算賬是正確決策的前提,也是科學決策的保證。無論是籌劃單位建設,還是部署某項工作,都離不開算賬。賬算得細,底數就清,情況就明,作決策時就心中有數;不算賬或算糊塗賬,就摸不清底數,掌握不了真實情況,作決策時就只能憑印象或拍腦袋。一切正確的決策都基於對客觀情況的準確瞭解。任何一個高明的領導,都不會忽視算賬。陳雲同志晚年時自稱:“我是算賬派,腦子裏有數目字。”這也說明,算賬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和方法。

算賬裏面有大局,數字裏面有政治。怎樣算賬、站在什麼角度算賬、算大賬還是算小賬,往往體現出一個領導幹部的胸懷、氣度和境界。哪個事情先辦,哪個事情後辦;哪個項目該辦,哪個項目不該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算法、不同的選擇。一個真正會算賬的領導幹部,才能知道哪頭輕、哪頭重,才能夠正確處理好個人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關係,使作出的決策經得起歷史考驗和實踐檢驗。

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付出了較大代價。官兵普遍擔心,在大別山能不能站住腳,這場鬥爭究竟能不能勝利?鄧小平用算賬的方法告訴大家:中原地區吸引了蔣介石南線一半以上的兵力,挺進大別山的部隊雖然喫苦最多,但換取了整個戰略主動,取得了全局上的勝利。他說:“有個別的人懷疑是否局面變壞了。其實只要好好地算算賬,就會懂得的。”

對各級指揮員來說,是否善於算賬是信息素養和指揮水平的重要體現。毛澤東同志曾說,對打仗要胸中有數。信息化條件下精確作戰,信息火力怎麼聯、諸軍兵種怎麼通、軟硬殺傷怎麼融等,都需要用數據來輔助決策,都需要算算賬。數據是信息戰爭“無形的子彈”,也是指揮員研判形勢、正確決策的基本依據。這就要求各級指揮員善於計算數據、掌控數據、運用數據,作戰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要素都要用數據體現、數據表述、數據證明、數據決斷,確保數據成果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務於今天的訓練場和明天的戰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