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节奏也越来越急促,各种新事物不断出现,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个不注意就会抓不住搞不懂。焦虑感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蔓延开来,人人都觉得生活很辛苦,前路多艰,要好好准备。

为此,父母把这种焦虑也放在了孩子身上,生怕孩子准备不足,到社会上就落伍了。不仅孩子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还有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觉得如果孩子学习不好,是丢了父母的脸。

小王的孩子学习成绩其实挺不错的,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十,但是小王仍然不满意,因为跟他有竞争关系的同事家孩子,成绩可是次次第一,每次都在单位上炫耀。

因此小王也希望孩子给自己长点脸,成绩更进一步,打听到同事孩子有报补习班,他也连忙到处托人,给自己孩子也报了几个。结果孩子因为时间太紧休息不够,成绩还落后了,小王大怒:“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真是给我丢人!”

给小王丢人的真的是孩子吗?其实与孩子无关,是父母的“攀比式焦虑”在作怪,父母已经不是“为孩子好”了,而是在“为自己面子好看”。

01父母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孩子让自己丢脸

◆跟人比,孩子不够优秀

很多父母喜欢跟人盲目攀比,不仅大人间要比,什么车子房子工作等等,比赢了觉得光荣输就觉得没面子;还会把这种攀比强加到孩子之间,尤其是在大人间没比过的,就想着孩子一定要争脸。

例如这样的父母:

“他家孩子第一,你考第二就是被压了,丢人!”

“人家孩子钢琴弹得那么好,你弹得不行还逃课,丢人!”

“别人都当上班长了,你连个课代表都不是,丢不丢人啊……”

其实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家长总会 拿个对比物放在孩子旁边,就觉得哪哪儿 都丢人。

◆孩子没有完成自己的期待

还有的父母给孩子制定了远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目标,若是孩子没有达成,那么父母在外人面前夸下的海口收不回来,就觉得非常丢脸。然而这份尴尬的来源并不是孩子,而是源于家长对孩子的不了解,以及无法遮掩的虚荣心。

◆孩子“不听话”

很多家长还保有传统保守的家庭观念,就是一定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在外人面前尤其需要孩子的敬畏,“不许顶嘴”,“说什么就要做什么”,“一定要听话”……哪怕家长做错了、说得不对,孩子也不能纠正和辩解,否则就是“不听话”,就是挑战家长的权威。

其实,家长感到丢人不过是太自我,却把这个锅丢给了孩子,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父母的“攀比式焦虑”在作怪。

02父母的“攀比式焦虑”有何影响?

☞造成家庭氛围不和谐

父母一直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永远只看到孩子差劲的一面。不仅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还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觉得父母并不能帮助和爱护自己。把父母放在了对立面,使得亲子关系紧绷,家庭气氛紧张。

☞没有给予孩子尊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必要跟别人比较。父母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挑毛病,这不仅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还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解脱的心理阴影,造成心理伤害。孩子一直处在“我不如人”的负面心态中,变得胆小不自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教育功利化

教育的目的,其实让孩子通过学习,开阔视野,丰富人生价值观,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家长的攀比中,成绩是最重要的,这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也很可能在过度的攀比中,传递给孩子扭曲的观念。

攀比式焦虑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这是家长的问题,最终只有家长自己的解决。

家长必须克服“攀比式焦虑”,不要再盲目跟别人比较,回到家庭,从孩子身上挖掘属于他本身的闪光点。

03父母如何克服“攀比式焦虑”,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①跟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不要把心思一股脑放在外面,不断地跟别人进行攀比却忽视孩子。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作为父母的你真的清楚吗?如果是真正为孩子着想,家长应该常常陪伴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②保持良好心态

一些家长之所以热衷攀比,最主要的还是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心态出问题了,虚荣心太重。仿佛生活不是为了家庭安康,孩子幸福,而是为了面子,不仅比车子、房子,还把孩子当作可以攀比的物品。家长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真的值得吗?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③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待

对孩子可以有所期待,但不要把外人做参考物,而要根据孩子本人的特点和潜力,从中挖掘出孩子的闪光点,把它打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即使要比,也是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完成了一个任务,明天能不能更进一步呢?让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增强了奋进的信心。

家长之所以被“攀比式焦虑”所折磨,归根结底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无视孩子的能力和喜好,而擅自给孩子做决定。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就觉得很丢人,不仅让自己陷入了焦虑困境,还伤害了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