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南方周末》,一篇题为《初三女生自杀事件:有点“张扬”》的文章,令人震惊,令人心碎。

文章很长,简单来讲,就是原本一次在QQ群里的发泄,逐渐演变,最终成为导致三名初中生服药自杀、一人身亡的事件。

还有什么事情,比年轻生命的消亡更令人伤感?

原本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挽留自杀者的生命,但她就像一个溺水者,上帝抛下的救援绳索,被一次次拒绝。

第一次:如果没有那份检讨,她今天还会在课堂上;

第二次:如果她和同学们讨论自杀的时候,没有人起哄,没有人鼓动,一切也将安好;

第三次:买药的时候,如果药店老板严格遵守处方药的售卖原则,他们也不会买到药;

第四次:班主任无意中看到她课桌上的药瓶时,如果多问一句,她或许就不会错过最佳洗胃时间;

第五次:除了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有三个同学吃药了,几十个同学,只要有一个能及时报告老师,自杀者的生命或许也能挽回……

然而,这5道关口,被死神轻易地通关了。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轻易地没了!

是谁之过也?!

时间,定格在2018年10月18日。

这一天的下午6点,已经抢救了3天的的唐予心,被宣布死亡。

此时,她还不到14岁。

原本,她是就读于湖南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

在10月12日的一次考试中,她成绩下降比较厉害。

请注意,她就读的这所学校,是湖南省最好的初中之一,高手如云。

小唐原本成绩相当令人骄傲的,她是班长,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全年级1700多人中,排名曾排到第四十多名。

在10月12日进行的月考中,她的年级排名从第40多名下降到了第124名。

实际上,她比上一次月考只少得了10分,只是因为在最好的学校,竞争激烈,名次才会有如此明显的退步。
其实,整个初三年级有一千七百多人,前500名基本能稳上八中高中部,124名仍是不错的成绩。
但唐予心的母亲通过手机绑定的“好分数”平台看到名次后,还是发愁,当天就给班主任唐忠宝打了电话。

坑人的“好分数”!这是一个可以看到名次的APP,虽然现在不准排名次,但这个APP注册了之后,学生及家长却能看到自己的名次,但看不到别人的。

等于是打了一个擦边球。

所以,如果没有“好分数”,没有这个名次比较,惨剧或许也不会发生。

为应试教育以及自杀惨剧推波助澜,“好分数”脱不了干系!

当然,这只是一个诱因,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沟通方式欠妥。

父母责令她写检查,小唐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拒心理,躲在屋里不出来。

随后,她开始在班级QQ群里讨论自杀。

被母亲罚写检讨的当晚,唐予心在班级QQ群里表达了要自杀的想法。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年立即就“自杀”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但劝说很快被诸如“死是解脱”“理想的方式是跳楼”等文字所淹没。

虽然有人也在劝她,但似乎多数人都没想到,她真的会自杀。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讨论的结果,不仅仅是小唐一个人,还有另外两个同学,也一起服了药!

幸运的是,另外两个同学服药量较少,被成功抢救了回来。

从开始讨论,到最后实施买药、吃药,班上很多同学都是知情者,也有人劝她不要吃药,但就是没有人告诉老师,没有人请求老师干涉!

这暴露了当前教育体系内一个可怕的现状: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巨大的鸿沟!

他们只有十三四岁,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助老师。

可是,从QQ讨论,到买药、吃药,直到毒性发作之后,舍友才于16日凌晨1点多,给她的家长打了电话,并拨打了120!

此时,早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可以说,她的同学,是眼睁睁、手足无措地,看着一条生命逝去的。

师生关系怎么了?同学关系怎么了?

图文无关

全湖南最好的初中之一,难道冷漠至此?还是分数的高压之下,让他们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从抢救过程中小唐的表现来看,她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是一时的冲动,想“吓唬”一下父母。

事实上,她也完全可以不死,可以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可是,那么多同学,居然略带残忍地,替她保守了“吃药”的秘密,直到事情包不住时,才打了电话。

绝不会是同学们真的冷漠,真实的情况,不外两种可能:

第一,他们真的觉得,以死抗争分数,以死抗争应试制度,值得!

第二,分数和应试教育,已经让他们彻底麻木,不懂得生死了。

无论是哪一种,都让人难以承受!

应试教育,被批了这么多年,依然活得好好的,甚至逼死了孩子。

还有什么教育,比这样的教育更悲惨?

以死抗争分数,居然那么多同学默许甚至支持,只能说:

我们的教育病了,而且很严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