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號,由億歐主辦的2017中國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峯會在北京雙井富力萬麗酒店舉行。淺橙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永敏出席了論壇並發表了《實現普惠金融的下一個賽道在AI》的主題演講。創客貓受邀作爲特約媒體到場進行圖文直播及報道。

淺橙科技朱永敏:未來的金融服務一定是多元化有層次的

淺橙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永敏

以下爲朱永敏演講精編全文:(經創客貓整理,有刪減)

朱永敏: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其實整個中國經濟社會都在發生巨大改革,也存在巨大的機遇和商機。從原來兩極分化的商業模式,到現在變成了多元化的社會階層,包括服務多元化、服務升級、消費升級、產品升級,以及整個產業已經多元化。

產業多元化意味着基礎的金融服務和資本流轉、流動是多元化的。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個時間點有一個巨大的商機,就是金融服務的多元化。未來的金融服務一定是多元化的,不再是兩極分化。利率是一套的,國家規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是民間的那一套,民間是不受監管的。未來的金融服務一定是多元化有層次的,不再是像原來單方面的金融服務過剩。現在大型企業的金融服務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管是大型銀行、信貸還是保險,都很喜歡服務於大型企業。但是對於中小微企業和中小微的民衆,包括無卡人羣,中國有7到8億人羣是沒有服務的,這是一個很巨大的機遇。

因爲我是互聯網出身,本身是做基礎的,所以我們怎麼去做金融服務?爲什麼我們比別人做有優勢?科技金融到底體現在哪兒?爲什麼用科技金融做?科技金融比傳統金融做得更加好或者怎麼做有效補充,怎麼去服務於原來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人羣和企業?

現在的大數據和互聯網很先進的技術叫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東西都貌似有很多新的概念。其實從傳統的概念來說,我覺得對於金融,核心的理念是抓住兩個點:

一是降低獲客的成本。傳統金融做獲客,我之前接觸過很多做抵押和銀行的業務,其實獲客成本是很高的,基本上1000塊錢左右。如果額度不高,或低於10萬或者5萬,他的獲客成本就很高——變相來說用戶能拿到金融服務的成本不可能低。其實,要解決的是如何應用現在的技術解決獲客成本的問題,也是首要問題。

二是利用現在的技術解決風控成本問題。如果能解決風控成本和流量成本,就可以去做更廣大用戶的金融服務,從而讓用戶獲得優質的金融服務。這就是說要用 “人工智能AI”,可能實際的技術會比較簡單或者比較土,與互聯網或者AI互聯網可以做長尾的效應,這是互聯網的特性——長尾的效應而不是頭部的效應,長尾效應可以解決基礎獲客成本的問題。

傳統的金融是服務於傳統經濟。爲什麼服務於傳統經濟?因爲獲客成本高、線下的風控成本也高。而且隨着業務量規模變大,成本是線性上升。我們要做的目的是當你的業務規模越大的時候,你的成本不是線性上升,而是可以忽略不計。服務10萬用戶、100萬用戶,你的成本是不是可控的,你的成本服務10萬用戶的時候,可能每客單價是10塊錢,當你到100萬的時候還是10塊錢,這是我們做這個產業的初衷。

我們中國的小微企業太多,他們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務,我們的目標是說怎麼去獲取這些小微企業?怎麼能夠去解決他們的風控問題?

在中國原來做小微企業做得比較好的,傳統銀行應該是招商銀行做得比較好,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意味着它的介質是在50萬到100萬以上,息費是在10萬到20萬之間,因爲其成本不可能再降,線下的考覈成本在那裏。

那麼,我們未來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通過一鍵線上授信,企業信息化到達一定程度是不是可以做到這種效果?

從目前來看,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目前,企業所有的經營情況和數據,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財務數據、能源數據、支出數據和其他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是方方面面的,通過這些數據來建模型,之後給你分層和評級,根據分層和評級做風險定價,實現風控授信。而且,這樣成本也正變得無限低。服務1家企業和100家企業都通過這個模型來完成。

成本足夠低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從個人而言,中國目前有卡人羣其實在3-4億左右,意味着中國7-8億人口沒有金融服務。跟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普惠率70%-80%,中國的金融服務是40%左右,其實應該說是有50%的差距。我們公司面向個人提供服務,需要對個人做分析,看他到底是不是優質客戶。那麼,我們怎麼去判斷一個客戶是不是優質?

首先,要區分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中國做金融服務,第一點要做的永遠都是怎麼區分好人和壞人,解決反欺詐的問題。因爲中國跟發達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是,發達國家的金融數據和徵信體系非常完善,它不用你區分好人跟壞人,有沒有還款意願。

爲什麼在現在的階段,中國可以去做基於數據分析的反欺詐模型?爲什麼在2012年、2013年不能做?現在農村都用上了智能手機,其實這就是數據驅動的改革。比如2012年前,全國用的都不是智能手機,用的都是傳統手機,無所謂數據,我們沒有任何數據的沉澱。沒有任何數據的沉澱就無法分析這個人的生活軌跡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2012年之後,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到2014年、2015年,數據沉澱到一定程度,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獲取這個人所有的基本數據,包括電商信息、金融相關的信息、社交信息等,這些維度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判別這個人是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或者是一個欺詐的人,這是數據驅動。

其實,它的爆發時間點應該是在2015年至今,包括未來兩到三年,這是一個巨大的爆發點,可以通過數據的獲取和積累,通過建模分析用戶到底是不是一個正常的客戶,到底是不是一個正常的企業,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時間轉折點。也就是說在未來3到5年,我們一定是基於數據分析來驅動欺詐模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分析好用戶的欺詐模型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確定這個用戶到底授信是多少,這個用戶到底應該授多少信。我們就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用戶的收入情況;二是看用戶包括企業的負債情況,負債減去收益就是未來可以承受的負債情況。

隨着整個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信息化,每個人、每個企業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通過互聯網,能夠獲取這個人的收益情況,包括所有的收入情況。前面第一個宜信陳歡總講的,他們是做商戶的,其實是做阿里的一些商戶。我可以從阿里的體系裏邊拉出商戶的所有經營情況,我是知道他的收入情況的。第二點,還要知道他的支出情況,知道他的支出情況就知道他的負債情況。我們去做調研,如果不能拉到這些數據,現在就暫時不能給他服務,如果可以做到,其實就可以爲他做金融服務。

在做模型的時候你的維度一定要足夠的多,不能像原來那樣使用強變量,未來是弱變量的時代。如果我有1000個維度的弱變量,就可以做到線上風控。因爲強變量很可能會被一些欺詐集團給追過去,而利用弱變量則可以設計出抵制欺詐的模型。

在我們看來,合理的負債,可以促進整個經濟和企業高速發展,同時,合理負債也能促進每個人更有動力地去做很多事情。包括企業他可以加槓桿做到更好地營收,反過來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企業不加槓桿是很難受的,如果企業不加槓桿,將遠遠落後於正常企業加槓桿的發展速度,這個我相信做企業的人都有感受。對於個人而言同樣如此。簡單點說,其實買房子就是加槓桿,包括前10年加槓桿買房子都享受到經濟的紅利了,如果沒有享受到紅利至少是比較難受的。

所以良性的經濟循環是要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包括髮達國家,他把金融服務等同於每個人的基本人權,而且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一種人權。只是我們傳統觀念認爲借錢不好。我們要改變這個觀念,合理的槓桿可以讓收益更加可觀。

另外,在中國來說,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信用體系不完善。在美國,做金融服務很簡單,查一下用戶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就好了,在中國是沒有辦法的,因爲在中國,我們有8億的人是不入徵信體系的,在裏面是空白的,所以很難做。但這也是機會所在,因爲從無到有。我們在做的過程中,一定是通過模型追蹤打造出來完整的信用,這是促進整個信用體系的發展,在未來可以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

不管做企業還是做個人,我們發現我們的最大成本在什麼——就是信任成本。信任成本是社會最大的成本,如果你的金融服務做好了,自然而然就解決了信用問題,在未來,從下往上建設的信用,一定是可以反過來驅動信用體系建設,促進整個社會的信用成本降低。

如果無法用數據和科技的問題解決風控成本的問題,就很難去做金融服務,所以我只牢記一個點,風控是不是通過一個很低的成本來解決?當你服務於10萬和100萬用戶的時候,你的成本是不是一樣的?這是做互聯網企業唯一的標準。

另外,隨着線性成本的上升,我們還承擔着員工的道德風險。其實在業務越大的時候風險係數是越大的,做金融肯定考慮着風險,所以怎麼樣讓風險和風控成本降低是你腦子裏要清晰認識的。其次,怎麼去獲取客戶、獲取客戶的成本是怎麼樣的、客戶未來的留存率怎麼樣?要用你所有的手段和技術,包括現在的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客戶的來源問題,客戶的來源能不能做到邊際成本足夠低。所以我們公司主要是看重這兩個點,解決了這兩個點,企業一定是優質的。

此外,我們利用AI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比如,怎麼做到精細化運營,廣告投放、用戶怎麼去匹配。針對你的不同渠道,風控模型其實是不一樣的,壞賬率也是不一樣的。需要你用海量的樣本來訓練模型,包括未來評估的結果。決定未來投放的時候,廣告投放是投放信息流多,還是投放在精準營銷上多,還是投放在其他地方比較多。然後是風控體系。我們建的風控體系基本上基於全部的數據,不會去獲取線下的數據,因爲一旦深入到線下的數據,就暴露了很重要的問題。比如,在數據獲取過程當中的成本問題,包括獲取數據源時候的成本,包括道德風險的問題,等等。因爲我是通過線下人工去獲取的,你怎麼去控制人?當你的規模越大的時候,這個人的道德風險就會越大,比如怎麼去控制該人員提供的數據是真實的?這是最大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跟原來的傳統金融模式是沒有區別的。如果無法降低它的服務成本,就意味着用戶得不到有效的、更優質的服務,這就沒有所謂的改革驅動,本質上跟原來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的數據一定是基於HAS建模,所有的數據都是通過系統主動去獲取,而不是人工提交。現在有些地方可以是人工,我是覺得未來所有的都是系統獲取,不管你做小微企業還是小C,需要的是系統抓取所有的用戶,包括現在很火的、做供應鏈的,我建議你一定是通過系統來獲取數據服務,然後通過數據服務去建模,建完模之後提供服務。

淺橙科技定位是做兩個方向:

第一,如何獲取客戶?以最低的成本去獲取用戶,把客流留在我的平臺,然後找到更優質的金融機構合作方,進行整合合作。一定要相信傳統金融機構的成本是最低的,而且傳統金融的風控模型也一定是最優秀的,我們能做的一定是如何獲取到客戶。可以通過我們的所有手段去優化獲取客戶的渠道和你的成本。

第二、怎麼去獲取客戶相應的一些風控數據?怎麼去通過互聯網手段、通過科技手段拿到用戶相應的數據,幫助和建立相應的風控模型。總的來說,無非是在整個商業模型中降低兩個方面的成本,一個是降低獲客成本,再是降低它的風控成本。

這兩個成本降低之後,客戶始終是掌握在我們平臺手上,這是我們的目的!最終你的金融服務有可能是由傳統銀行來完成,不管是銀行、信託,還是現在的新型互聯網金融公司,都可以來進行金融服務。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降低成本問題,其實做的大部分都是信息階段的展示。

此外,數據也是我們要做的。但我們最終重視的,是想爲一些小的企業,小的C端用戶,爲他們的信用服務。如果你具有良好的信用,一定要讓你們的信用具有價值,這是我們公司的初衷。

文丨創客貓 蒙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