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說》裏,楊奇函跟許吉如辯論一個話題:正確的廢話還要不要說?哈佛女學霸許吉如作爲反方一開口就開始碾壓楊奇函,但卻在最後三十秒的結語裏,楊奇函反敗爲勝。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他說:

如果爸媽聽了我們的辯論,是不是以後不太再跟我們說話了?

如果他們在跟我們說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沉默。我覺得他們也不太再給我們發微信說你們少熬夜了。

很多時候沒辦法說話,真的是因爲我們不太會說話,不太敢說話。

只能說一句,你多多努努力,多喝喝熱水,這是已經盡力了。

這一段話,直擊人心。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是啊,你出去遠一點的地方工作,爸媽是無力的。

他們沒辦法爲你抗下工作中受到的委屈,沒辦法幫你擊退職場裏的妖魔鬼怪。

如果連讓你好好喫飯,不要熬夜的話也不能說了。那父母只會更自責自己,幫不到你什麼。

不要把父母唯一能做的事給剝奪了。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在《我只喜歡你》喬一爲了追逐自己的愛情,辭去了電視臺的工作,跑去北京找言默。

喬一的父母開始留意北京的天氣預報,開始留意北京的新聞,認真到拿筆記本記下來,深怕錯過了什麼重要信息。

喬一遠在北京,他們什麼也做不了,不能爲你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不能爲你蓋好被你踢掉的被子,只能叮囑你今天北京下雨記得帶傘。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正確的廢話是他們能給你的最後一點溫暖。

喬一的媽媽看報紙看到北京有雨,就問喬一帶沒帶傘。喬一說帶了傘從來都沒有下雨,因爲自己工作很忙,所以很煩,就兇了媽媽。

現實生活中,這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吧。

對於父母的每天的叮囑會感覺很煩,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已經懂得去照顧自己。可能還會不小心把工作中受的氣發泄在父母身上。

我弟就是其中一個。

我弟在讀高二,我媽在外面工作,一個星期只回來一次。我媽會明天打電話回來問弟弟的情況,並囑咐我他每天晚上回來要喫點好的。

可能是因爲藝術生的緣故,學習的壓力和沒有休息時間,對我媽脾氣會很暴躁,覺得我媽在淨說廢話,會經常對着我媽發脾氣....

我媽最近生病了,距離讓我無力爲我媽做些社麼,只能打電話讓我媽記得喫藥好好休息。

也讓剛回來的弟弟,給媽媽打個電話。

“媽媽生病了,給媽媽打個電話吧。”

“我不要,她老是說一些沒用的話。”

好像作爲兒女的我們,總是很正大光明去索取父母給我們的愛,而忘了去跟父母說一聲謝謝。

也許只有等了我們都當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不要誤解你的爸媽,他們都是愛你的。

在郭敬明的《流淌的美好時光》裏,易瑤和她媽的相處方式,就是不停的吵架。

易瑤認爲媽媽從來不管她,只會打她,罵她。還是爸爸好,每一年都是他幫忙交學費。

殊不知,他的爸爸在外已經有一個家庭了,對易瑤的事已經很久沒有管過了。而易瑤的媽媽爲了保留易瑤對爸爸的美好印象,偷偷去教學費,還會偷偷關心她。媽媽是愛易瑤的,這是愛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易瑤不瞭解媽媽的愛,還搬出去住了。

楊奇函: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可是易瑤知道這一切以後,媽媽已經患癌去世了。她再也不能抱抱媽媽,跟媽媽說一聲對不起了。

不要讓遺憾成了最後的結局。

這些歲月中看似無用的話,讓我們偶爾厭煩的事,一點一滴的充斥着,他們對我們所有的愛。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廢話裏。

他們無私投入着所有的時間和情感,來陪伴我們成長。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多聽聽他們說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