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李健一樣,通過休息的生活方式不斷再生新的能力,能夠不斷形成新的成長效果。02 好好休息,是對高級生活方式的預設。

徐特立說過:“浪費時間就是自殺,尤其是浪費休息的時間,直接威脅着生命。”

這表明兩個層面的含義: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浪費時間;但我們並非要無限制的使用時間,也要留出休息的時間。

與其承受不好好休息所帶來的惡劣影響,還不如享受休息的時光,爲更好前行積蓄力量。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遵守合理的生活原則,注重平時好好休息。

01 好好休息,能獲得安寧的力量

陳道明曾在江一燕的書裏寫道:皮相給你的充其量是數年的光鮮,你更需要的是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斷給你帶來優雅和安寧的力量。

實話實說,江一燕在衆多女演員裏演藝事業雖然也很出色,但並非十分出挑。

原因在於,她沒有一味地接戲、拍戲、參加綜藝,而是在演出的間隔裏總是停下腳步休息。

百度百科對她的介紹,除了演員,還有音樂創作人、寫作者、攝影愛好者、山區支教老師等身份。

對於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她可以做得事情太多了,但她沒有拉滿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滿。

江一燕每年都會抽出一個月時間到廣西山區進行支教,和孩子們睡一樣的木板牀,喫一樣的飯菜,她低調地堅持這項行動至今已有11年。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

很多明星都希望閃光燈跟拍,提升個人的曝光度,江一燕卻不要記者跟拍她的支教行動,她害怕打擾孩子們的生活。

對於每年的支教時間,江一燕認爲它是一種假期的享受,而非一項具體的工作。

當一個人懂得停下腳步,讓心靈和名利同步成長,那麼她就會獲得更好的進步,像江一燕一樣受到大家尊重和喜愛。

聰明的人懂得取捨,更懂得放空。

留下時間好好休息,可以關照自己的內心,也可以健碩自己的身體,從而凝聚更多的前進動力。

如果自己能夠坦然地好好休息,那麼生活也將邁進更加積極有爲的軌道。

02 好好休息,是對高級生活方式的預設

隨着去年《中國好聲音》的熱播,歌手李健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大家熱議,被很多人所推崇。

其實,出道這麼些年,李健從來都是動靜相宜的。

他沒有那麼多功利心,有的是對音樂事業的執着追求。而在此過程中,他能夠把握好節奏,穩步地向前進化。

在生活中,李健和妻子兩個人的生活很慢,他們的常態是喝茶、讀書、創作和欣賞音樂。

他們把休息變成了一種高級生活方式。

所謂高級生活方式,不外乎兩個字:靜雅。

說白了,好好休息就是要靜置其身,雅緻內心。

好好休息既是一種優質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高級的生活方式。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

反觀現在很多人的生活狀態:

工作上“996”,無休止的加班,焦慮充斥在職場人羣中,競爭的壓力無處不在;

生活上過度娛樂,過度疲勞,熬夜的人不在少數;

身體健康狀況堪憂,不運動,少運動,飲食上是外賣一族……

不能好好休息的生活狀態就是生活的災難,它通往的地方將會是失望、痛苦和沮喪。

認知領域有個詞叫做“休息力”,有人將它解釋爲“復原能力”或“再生能力”。

像李健一樣,通過休息的生活方式不斷再生新的能力,能夠不斷形成新的成長效果。

要想獲得良好的休息力,就需要把握好生活的強度,不要過度消耗意志力和注意力,做到勞逸結合。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生活中休息,在休息中工作。

03 懂得休息,給人生“充電”

以睡眠方式爲例。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所指出的:“睡眠和空氣、食物、水一樣,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必需品”。

現實生活中休息的方式雖有不同,但預期目標往往一致:放鬆身心,恢復體力和腦力。

美國波士頓精神健康中心的哈特曼教授認爲:睡眠有兩個功能,即消除體力疲勞和消除精神疲勞。

可見,懂得好好休息會助力我們獲得成長的動力,成爲更好的自己。

東漢末年,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所包圍,難以突圍脫身。

武將太史慈的母親因多次接受孔融的饋贈,聽聞此消息後讓太史慈去撘救孔融。

但是太史慈並沒有馬上出發,他一方面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另一方面準備弓箭、乾糧等食物,在家中修整了三天時間。

三天過後,太史慈抖擻精神趁着夜色來到了孔融身邊。在黃巾軍的包圍網越來越密時,他自高奮勇前去請劉備支援。

在突破包圍圈的過程中,太史慈連續三天在陣前把箭射在準備好的靶子上,一開始黃巾軍還整裝待發保持很高的警惕性,後來黃巾軍的將士對此都不以爲意。

太史慈發現沒有人懷疑他了,趁機策馬衝過了包圍圈,並回身射殺了幾名包圍他的士兵。

黃巾軍沒有人敢追擊,他成功請到了劉備援軍,化解了孔融之困。

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太史慈精心準備,有的放矢,圓滿完成了母親交待的任務。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

生活中我們要善用休息時間來“充電”,在休息中厚實自己、提升自己、發展自己。

那麼如何利用休息時間讓自己“充電”,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明代學者胡居仁有一副自勉聯:“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這表明好好休息需要持之以恆,利用休息來成長也需要久久爲功。

04 改變工作內容是最好的休息

所謂“睡覺是爲了起牀,休息是爲了工作”,休息好了,還要更好的工作。

那麼,如何在休息和工作之間把握好平衡度?

小說家柯南·道爾如是說:“變更工作內容便是最好的休息。”

好友小斌此前是某企業的營銷業務骨幹,由於踏實能幹深受老闆器重。

可是,有一段時間每次見面他都顯得無精打采。

後來我才把握到問題所在:他工作的負荷很大,長期以來積累了很多工作壓力,但是並沒有得到有效紓解。

由於領導信任,小斌個人也比較要強,所以連續兩年多時間他就像一部高強度運作的機器,在承擔着很重工作任務的同時,自身也感到疲憊不堪。

雖然在工作過程中,小斌也通過看電影、打遊戲、做運動等活動緩解了一些疲憊感,但始終還是感到身心俱疲。

一次聚餐時,我建議他換一份工作,改變工作環境,重建人際圈子,或許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小斌聽從了我的建議,跳槽進入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負責文案工作,現在做得風生水起。

前些天他請我喫飯說出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人還是在面對陌生工作時更積極更認真,也更精力充沛。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

盧梭曾經談到自己學術研究的心得:

最初他根本無法連續集中半小時時間思考一個問題,他總是會感到非常厭煩。

後來他發現自己可以同時研究多個問題,然後通過一個問題來消除另一個問題帶來的疲憊。

利用這種方法,盧梭獲得了成功,成爲了著名的哲學家。

變換工作內容和狀態,是積極有效的休息方式。

休息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你不關注它時,它通過某種形式警醒你,你關注它時,它通過某種方式獎賞你。

休息也是很有技巧的東西,你不懂得如何好好休息,它就低效運行,你懂得好好休息,它就高速催化你的成長。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