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曰:“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魚之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魚之樂從何而來。

謝逢春曾提到:當代藝術重要的是,應有“當代性”(當代精神)。古人的傳統,在古代環境下,是他們所創作的“當代精神”。每個時代都會產生相應的“時代精神”。

明代繪畫中,梅、蘭、竹、菊四君子,被文人士大夫視作他們的精神象徵,以明志其個人氣節。

在謝逢春的畫面裏面,游魚是他的精神象徵,無論是流水之上(富春江),還是高山之巔(三山五嶽),亦或是滿是倒影的湖面(鏡泊湖),游魚可暢然於天地之間,遊歷於滾滾紅塵之上,以蒼天爲臥屋之蓋,大地爲棲居之牀。

不拘泥於仿古,不執着於一處,這就是謝逢春的精神家園,是自我性靈的“筆墨後花園”,他變身爲那條魚,“悠悠於天地間,獨緘默而內省。”

他,尊重水墨的章法,而不拘泥於士大夫的框架,這是一個現代莊生的品格,可作爲一個“道者的自我修養”的典範。

謝逢春筆下的山水,不論遠山,或是近景,皆宏大遼闊,空靈而致遠,有着北方曠野的蒼茫,卻沒有孤舟蓑笠或是亭臺樓宇的點綴,那些來自江南文人雅玩的趣味被不斷消解,在不斷的簡化下,只剩下幾樣遠山、近水,是像盤古開天闢地後,混沌之初,形成的蒼茫。

秋刀魚一般嶙峋的游魚,突兀的出現在所有的視覺中心點,這條魚和八大山人的魚不盡相同,八大山人的游魚是含着情緒、露着肚皮、翻着眼白的傲骨錚錚,謝逢春的游魚是沒有情緒的,是宇宙間的滄海一粟,是沉默的悲憫,爲天地震撼的無言,和孑然一身的孤寂。

魚,作爲原始圖騰符號,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半坡女性的人面魚紋盆中,它的存在早於水墨藝術的誕生,但是在謝逢春的“國畫”裏,古代傳統認知裏面的水生動物的定義被顛覆,呈現出一派宛如上世紀歐美超現實主義流派的荒誕和離奇的夢幻場面,在蒼茫衆生的紅塵之上,魚可視卻不可言語,這是某種不幸,抑或是某種幸運?

他的藝術語言和筆法是傳統水墨,卻講着當代人追求的意念和心境,是一個熟諳現代世界的“莊生”。

早在“85-86思潮”時期,他就已經和宮建中、燕柳林、冷軍、江中潮、曾梵志等人組成了“藝友畫會”,和中華當代藝術史上衆多團體一樣,“文革”後,中國方興未艾的現代藝術逐步復甦,在大轉折時期,迷惘、彷徨的青年人,逐步擺脫俄蘇那一批老路子的繪畫,開始向其他各種形式、樣態進行摸索,渴望對內心世界的挖掘、宣泄、表達。“藝友畫會”無疑是屬於既勇猛大膽又穩健渾厚的那一批,在當時享有武漢“現代繪畫第一聲吶喊”(郎紹君)的美譽,始終強調着“繪畫是內心生活的一部分”的主張。30年過去了,他們有的邁出國門,有的固守陣地,心靈的內視卻從來沒有被忽略。能夠剋制又自如的將傳統水墨的各路技法,與現代繪畫自我表達觀念意識溝融互通,隨心所欲而不鬥爭衝突,我想他是做到這個圓融的境界。

畫家謝逢春豪爽仗義,像俠客一樣把酒言歡,呼朋喚友,也像智者一樣理智審視,洞察秋毫。

其人,奇人也。

穿行於紅塵,而不染於紅塵。

如那條懸停的游魚,身未動,心在遊歷。

魚之樂,從何而來?

來自於:心在逍遙。

作者簡介 代詩圓 劍橋大學藝術人類學碩士。

謝逢春

1962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祖籍湖南省耒陽市,

1985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

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期中國畫研究班,

2000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油畫研究生班。

現爲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副教授,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藝術委會會員,中國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高教育學會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十堰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4D美術館館長,十堰工業版畫研究院院長,湖北省十堰市武當畫院副院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