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儘管如此,卻從來沒有人想過去質疑山口百惠當年的選擇“值不值”。2008年,黎姿宣佈退出演藝圈,專心照顧家人和打理弟弟的公司,從當紅演員搖身一變成爲商業精英。

電影唯一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比電影更有趣

去年年底,香港無線四小花旦之一徐子珊宣佈退圈,引發了不少關注。

大家一邊感慨着自己青春回憶的流逝,一邊也重新想起那個老生常談的八卦話題:

她們爲什麼要退圈,她們退出之後又過得怎麼樣?

圖源微博@Kate_Tsui_徐子珊

徐子珊對於年輕的觀衆來說可能不那麼熟悉,但是對於看着TVB成長的人來說,徐子珊也是熒幕上熟悉的面孔之一

從2004年獲得香港小姐冠軍簽約TVB,到出演《溏心風暴》《法證先鋒》等劇集迅速積累人氣,再到《雷霆掃毒》之後演技獲得普遍認可,表面上看起來事業蒸蒸日上,正是進入黃金時期的當口,爲什麼要引退?

徐子珊自己也解釋了,“因爲這些年一直不是在做自己。”

娛樂圈在表面的光鮮下是零零碎碎的一地雞毛,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化妝打扮,爲了一顆痘痘而如臨大敵。

除此以外,還要面對觀衆嚴格的審視,媒體的圍追堵截,和同齡演員的不斷比較……

港劇有“名言”: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但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上加難。

且不說有多少人能放棄耀眼的名利和浮華,對於那些年紀輕輕就擠進娛樂圈,努力站穩腳跟的人來說,離開這個圈子,幾乎就意味着完全喪失收入和謀生能力。

圖源微博@Kate_Tsui_徐子珊

徐子珊這次決定做的堅決,但是並不魯莽。

早在2015年,她就已經爲自己找好了後路,遠赴歐洲進修,先後完成了珠寶設計和心理學的課程。

退出演藝圈之後,也將繼續攻讀心理學博士課程。這樣選擇重頭再來的勇氣,對於一個人到中年的演員來說,確實一點也不容易。

做了15年別人要求的樣子,終於做回自己,徐子珊朝向自己想要的生活飛奔而去。

當然,也不是所有退圈的原因都那麼“勢不兩立”,比如已經引退了10年的黎姿

2004年一部《金枝欲孽》至今看來仍然是經典之作,黎姿當年憑藉這部劇拿下雙料視後,風頭無兩,事業正當紅。

但也正是這個時候,弟弟遭遇車禍,讓黎姿不得不中斷自己的事業,擔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

這也不是黎姿第一次爲了家人“犧牲”自己,雖然出身在電影世家(黎姿的祖父是中國電影的奠基人黎民偉),但是家道中落,黎姿幼年時代出演舞臺劇,就是爲了補貼家用。

後來爲了省出學費給弟弟讀書,高中畢業之後黎姿便迴歸演藝圈。

黎姿版周芷若

2008年,黎姿宣佈退出演藝圈,專心照顧家人和打理弟弟的公司,從當紅演員搖身一變成爲商業精英。

可惜嗎?或許有一些。遺憾嗎?大可不必。

黎姿坦言,只想做一個平平凡凡的小女人。而她也幸運地做到了,有了一個支持和包容她的丈夫,有膝下乖巧的兒女。

微博中的黎姿,是一個幸福的母親

看上去沒有高潮迭起的勵志故事,但是“日常的幸福”難道不同樣值得祝福和尊重嗎?

對於退圈引退這件事,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人是爲了往前走更遠,追求更多的挑戰和更大的風浪;有的人是往回退一步,守住細微的幸福和身邊的掛念。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種活法。

當年的香港影視圈,有大批的明星們急流勇退,告別舞臺,王祖賢、鐘楚紅、邱淑貞、關之琳……

究其原因各異,但是說到底仍然還是那句話,再紅的演員也不過只是一份職業,在鎂光燈的浮華之外,追求自我、享受生活、見識世界,還有更多的可能。

鐘楚紅最後的幾部作品之一《縱橫四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的大批女演員選擇息影還有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是山口百惠的“榜樣”

1980年,21歲的山口百惠宣佈結婚並引退,這個時候她正是紅遍亞洲的巔峯時代,電視劇、電影、唱片,無一不是大受歡迎,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整個亞洲娛樂圈的神經。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山口百惠宣佈引退,“永不復出”,退得乾乾淨淨

1980年10月5日,山口百惠告別演唱會結束

幾十年來,那個21歲女孩的影響力依然不減當年——

北野武爲了“吸引”山口百惠來探班,專程給三浦友和安排了角色;媒體永遠在討論“山口百惠繼承人”的話題;以至於從上戶彩到石原里美,都是因爲“長得像山口百惠”而受到關注。

多年之後,媒體終於拍到一張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出門散步的照片,昔日的女神如今年華老去,看上去只是一個平凡的中年婦人。

但是儘管如此,卻從來沒有人想過去質疑山口百惠當年的選擇“值不值”

因爲很簡單,當年的金童玉女,如今依然是幸福恩愛的樣子

人們如今依然熱愛和懷念山口百惠,並不僅僅是她留下的回憶,同時也在於她勇敢做出的選擇。

你看,女性並不一定非要“歸於家庭”或者“追求事業”,而重要的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

對於在嚴苛的父權文化裏生長起來的東亞女性來說,這種“選擇權”尤其難得,能夠包容這種選擇的環境才尤其可貴,敢於做出選擇的女性才尤其勇敢。

堅持也好,引退也罷,在這個沒有什麼“非此不可”的世界上,做一個自由自在的自己,纔是最重要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