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義軍的功勳戰艦“錘頭艦”自我犧牲,幹掉了兩艘殲星艦…

​還不瞭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一)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二)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三)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四)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五)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六)

上回說到,“星戰”世界中,銀河帝國時期,帝國主要靠龐大的殲星艦,而反抗帝國的義軍主力是各式各樣的雜牌飛船。因爲義軍作爲反抗者,不可能擁有能夠生產大型戰艦的船塢,只能靠支持他們的力量捐贈支援,或改造民用船隻。除此之外,便大多都是一些小型戰艦了。

其中有些戰艦,體積雖然小,但火力卻不容小覷。

大名鼎鼎的“錘頭艦”便是一例。

​“錘頭艦”,全名爲“錘頭級輕型護衛艦”,由倫迪利星際動力公司設計生產。前面說過,倫迪利星際動力公司,一直和老對手夸特動力船塢競爭。爲了奪下帝國殲星艦設計的訂單,倫迪利和夸特船塢還上演了一出父女反目的家庭宮鬥倫理劇——跑題了,我們專心說錘頭艦。

錘頭級護衛艦

和激進的夸特動力不同,倫迪利公司以保守著稱。因此“錘頭艦”的設計理念歷經幾千年沒有改變。

錘頭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雅汶戰役前6000年前左右的西斯帝國時期,舊共和國和舊西斯帝國的戰役中,錘頭艦就開始嶄露頭角。倫迪利公司並不注重技術革新,而是注重作戰效率和可靠性,因此和能載上萬人的殲星艦相比,只能乘坐125人的錘頭艦實在非常渺小。

然而就是這看起來渺小的殲星艦,卻在斯卡里夫戰役中立下大功:一艘錘頭艦僅靠撞擊就使帝國損失了兩艘殲星艦,並砸開了斯里卡夫星球的防護罩大門。它的RSD 88D-II BrightStar“明星”等離子引擎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使它能推動殲星艦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劇照

這是“星戰”外傳電影《俠盜一號》中的劇情,可以說錘頭艦是這次戰役的功勳戰艦。比起需要1.5億信用點才能建造的殲星艦,一艘錘頭艦隻需要100萬信用點,可謂十分經濟划算。

不過,就算是這樣的錘頭艦,義軍也無處製造,《俠盜一號》裏面的的錘頭艦,還是萊婭公主靠“偷”才弄到義軍手裏的。

​不過帝國之所以讓義軍能相對輕鬆的“偷”走三艘錘頭艦,那也是因爲覺得它是舊型號軍艦,價值不大,因此沒有特別在意。

《星球大戰:義軍崛起》第二季中萊婭公主與義軍合作“偷“走錘頭艦

而同屬倫迪利公司生產的錘頭艦,還有更大一個級別的型號:錘頭級巡洋艦。

錘頭級巡洋艦比錘頭級輕型護衛艦幾乎大了一倍,機組人員就有300人,最大載人能達到400,而且有4個等離子引擎。在舊共和國與舊西斯帝國的戰爭中,錘頭級巡洋艦一直作爲共和國海軍主力艦存在,而且還曾經做過指揮艦。

錘頭巡洋艦

它的武器系統也比輕型護衛艦強大的多:裝備有四門雙聯渦輪激光炮、兩門中級渦輪激光炮、兩門四聯激光炮、兩門點射防禦排炮、牽引光束髮生器。

此外,它還搭載有十二架“奧雷克”級戰術強擊機、兩架“牧師”級軌道穿梭機。

“錘頭”級的設計靈感來源,據說來自於雙髻鯊,這種具有奇特頭部的鯊魚。

雙髻鯊

雙髻鯊又叫錘頭鯊,因爲它兩隻眼睛長在像錘子一樣的頭部兩側,據科學家研究,這種鯊魚的構造,能使它360°無死角的觀察到海里的狀況,甚至可以一隻眼睛往上看,一隻眼睛往下看。

這種鯊魚的習性也令科學家捉摸不透,不知道它溫和還是兇猛,它很少攻擊人類,但在它的食譜裏,發現過其它鯊魚。雖然有雙髻鯊攻擊人的報告,但那是在受到驚嚇的極端狀況下。

這豈不是就像義軍的錘頭艦?對於龐大的殲星艦,它看起來渺小無害,結果一艘錘頭艦就幹掉了兩艘殲星艦。

不過這艘錘頭艦的下場也非常慘烈,留在艦上的船員全部死亡不說,就連那些好不容易坐逃生艙逃出來的,來到斯卡里夫星球表面,結果被試驗中的死星一炮轟了。

因此,義軍的戰術就像歷史上那些起義部隊一樣,爲了以少勝多,不得不採用自殺式戰術。而錘頭艦的自殺式撞擊,不僅摧毀兩艘帝國殲星艦,還打開了斯卡里夫的防護罩,讓死星資料傳遞到義軍旗艦上,送達萊婭公主手中,這才引出《新希望》的故事。錘頭艦的英勇,有一點點像《亮劍》裏騎兵連長孫德勝最後的自殺式衝擊,爲全團換取了撤退時間。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結尾義軍將死星資料傳遞到萊婭公主手中

錘頭級除了輕型護衛艦、巡洋艦,還有重型護衛艦,比巡洋艦更大。體長180米,機組人員1470人,最大乘員2700人,它可以容納12架星際戰鬥機和6架穿梭機。不過,雖然這個級別的重型護衛艦誕生在銀河大戰時期,可是它的主要用途,是戰後負責給貨船護航,打擊海盜。

而且,其它公司看到錘頭艦的優越性能,也心思活絡的仿製了一些外形與理念都和錘頭艦近似的飛船。

比如另一家造船公司,科雷利亞公司,就仿製過一艘和錘頭艦外形十分相似的船。

科雷利亞公司位於科雷利亞星系,這個星系只有五顆星,但這五顆星都適宜住人,羣山連綿、森林茂密、田野蔥翠、海洋寬廣,因此科雷利亞的飛船工業十分發達,科雷利亞人以令人歎爲觀止的造船技師而享有盛譽。他們能建造又快又強大的大飛船。另一方面,科雷利亞附近的貿易航路上海盜活動猖獗,令科雷利亞臭名昭著。科雷利亞人唯有製造強大的戰艦,才能避免海盜的騷擾。

科雷利亞CR90輕型護衛艦、科雷利亞炮艇即出自該公司。著名的貨船千年隼、幽靈號等也出自該公司。

該公司仿錘頭艦的艦船是“特朗塔”級巡洋艦,它的艦身並不大,但能容納14架“解放者”級星際戰鬥機、3架轟炸機、4架“堅韌”級攻擊穿梭機。

科雷利亞特朗塔巡洋艦

它主要應用在舊共和國時期,絕地和西斯的銀河大戰後,該艦船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此我們能夠了解到的資料很少,並不像倫迪利公司的錘頭艦那樣出名。

凡是義軍,在缺乏重型武器裝備的情況下,採取騷擾戰術往往是最好的選擇,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星戰”世界的義軍不外如此。

除了飛行速度快、單機能做超空間躍遷的X翼戰機外,義軍還有一支作爲主力的大型艦種。比如尼布隆B級警戒護航艦。

尼布隆B級警戒護航艦

這艘艦船,本是“星戰”中夸特動力公司應帝國因缺乏合適貨運護衛艦的需求而設計的艦艇,用來對付義軍劫掠補給艦隊的戰機編隊。

相較其它中型艦隻,本艦在火力、護盾、動力和瞄準系統都超越了其它艦隻,尤其以反戰機能力最爲傑出,我們看看它的武裝:

長度:300米

速度:超空間等級x2,備用x12,次空間速度40 MGLT,加速1200G,大氣飛行速度800公里/時

動力:七具夸特銀河15型離子引擎

搭載:戰機24架(原本設計是搭載2中隊TIE戰機),幾艘葛利克級(Grek)士兵運輸艇和卡特恩級(Katarn)登艦艇

通訊:長程次空間傳訊器 [有效距離100光年]

武器:Taim & Bak XI 7 增壓雷射炮x12[6前,3左、右,有電腦輔助瞄準系統],布羅斯特RH8雷射炮x12[6前,2左、右、後],費龍Q7牽引光束x2[前]

令人矚目的是它艦身雖然不大,卻可以搭載24架戰機,堪比小型殲星艦。

於是義軍想辦法要將這種艦船搞到手,剛開始是劫持,很快義軍手中就有了一批尼布隆B,在發現了此艦船的優越性能後,義軍動了想要更多這種艦船的腦筋。

而夸特動力作爲商人,雖然處在帝國統治下,但爲了給自己留後路,仍然暗中與義軍做生意。祕密以1940萬信用點的價格,出售給義軍。

義軍擅於利用此艦的機動性,時常以打帶跑的方式作戰,一旦完成任務馬上跳躍超空間離開。尼布隆B級在義軍艦隊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後來擁有更強更新的艦隻後,義軍將本艦改裝如長程偵查艦、救援艦和最著名的醫療艦。該艦在軍隊以外的勢力中使用壽命極長,至少有1艘尼布隆B級在雅汶戰役137年後仍然被黑陽犯罪集團用來執行祕密運輸任務。

尼布隆B級警戒護航艦

遊戲《星球大戰: X翼》-法蘭德文件(The Farlander Papers)對尼布隆B級的描述:

雖然尼布隆B型快速護衛艦目前仍然以帝國艦隊護衛艦的身份服役,但軍事總部已截獲報告說這種戰艦被叛狗使用的次數正在逐漸增加。雖然我們不清楚那些雜碎們是從那裏獲得這些強力戰艦的,但是報告的次數太多卻使它們成爲不容懷疑的事實。因此我們也將尼布隆B型快速護衛艦列入叛軍船艦之中,雖然在技術上而言它仍然是我們的艦種。

尼布隆B型快速護衛艦加敵方陣營造成一種困擾的情勢。

不過,一旦落入敵手,它就變成一個危險的對手。因爲除了帝國級殲星艦和比較古老的勝利級殲星艦外,很少有其它船隻的火力勝過尼布隆B型快速護衛艦。因爲有能力攜帶一到兩個中隊的X翼戰機羣,它成爲叛軍中危險度極高的作戰基地。我們建議盡一切努力將那些已經落入敵人手中的尼布隆B型快速護衛艦搜索出來並加以摧毀,而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加強安全措施,以防止更多我們的戰艦被用來對抗自己。

限於篇幅,今天的內容就先講到這兒,下週我們接着講關於星戰的其它設定。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