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魯佳樂)訊,上海“五五購物節”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屆時千企萬店五五折起,讓消費者“嗨購”。據瞭解,本次五五購物節主題爲“五五購物節、全城打折季”,將發動上海千企萬店,全城動員,日日有活動,週週有亮點,希望做到本地平臺、商家、終端產品全覆蓋,及上海全市消費人羣全覆蓋。

其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開年以來全國消費需求下滑,各地已經採取發放消費券、啓動消費節等多種措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在全球疫情尚未平穩之際,如何有效刺激消費成爲重要課題。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消費復甦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線下面對面的消費,這要取決於疫情時間。“而房產、汽車等耐用品的消費,及文化消費實際上是取決於我們的制度設計,給其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合理的發展空間,這些領域的需求都可以很好的拉動起來,來彌補疫情期間因傳統消費方式造成的影響。”

消費節起引導作用

記者獲悉,本次購物節將延續至6月份,重點圍繞“一個節慶”(五五購物節)、“五大消費”(新興消費、休閒消費、汽車消費、信息消費和家裝消費)、“四個經濟”(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和免稅經濟)、“1個環境”(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展開,共推出12條政策舉措。

“上海作爲國際化大都市,也是我們國家在全球時尚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城市,上海的文化就是時尚文化,消費也是時尚消費。通過這次消費節,商家會推出很多優惠活動,通過優惠活動惠及廣大消費者,這是一種市場行爲。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消費節引導人們樹立時尚的消費觀念,讓消費者、企業共同樹立更加理性、更綠色化,同時更反應數字化消費方式的時尚消費環境。”王曉紅說。

她認爲,發放消費券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有限。更多的還是要引導人們使用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進行消費,如網絡教育、網絡醫療、網絡娛樂等都是潛移默化的刺激消費。用數字化的形式引導消費,需要多方配合,如電商平臺提高質量、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物流方面縮短配送時間等。電商平臺和企業需要做的,是培養大衆在消費模式上的變化,更多的要依託數字化技術優化消費模式。

據瞭解,上海五五購物節採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式包括主會場、線下分會場(南京西路步行街、淮海路、北外灘等地)、線上分會場(阿里、騰訊、拼多多)等。其中,上海蘇寧已於4月15日主辦了“向暖而生——2020上海蘇寧美好生活品質消費季暨51嗨購節啓動儀式”,並宣佈將和家樂福聯合向全上海消費者發放3億元蘇寧消費券,其中,1億元爲家樂福定項消費券。

全國市場正待釋放

事實上,與1月底對疫情的經濟影響尚且樂觀形成強烈反差,從4月開始,全球研究機構紛紛調低2020年經濟增速預測。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財聯社記者,全球疫情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對中國消費的影響就會一直存在。據清暉智庫統計研究,至少要到2023年,疫情的負面影響纔會徹底結束,市場信心得以完全恢復。

有業內人士認爲,市場需求“暫時抑制、正待釋放”是疫情影響下全國消費領域的普遍狀態。因此,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成爲全國各地需要解決的問題。近日,各大城市開始“發放消費券、啓動消費節”,南京、重慶、杭州、南昌、鄭州等城市紛紛加入發放消費券的“撒錢”大軍,青島則是開啓“百日萬店消費季”。據不完全統計,過去20天內,全國已有超過10個城市,分別以不同方式陸續發放了億元級的消費券。

消費券的刺激方式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據媒體報道,3月下旬,杭州向在杭人員發放消費券後,在56個小時內拉動了4.53億元的消費。

“上海作爲全國的經濟中心,其採取刺激消費的政策對當地及全國具有示範意義。”宋清輝表示,“消費券是刺激消費回升的一大良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大幅刺激市民消費的作用。但還需要各地政府相關領導和部門配合,纔可以真正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王曉紅則表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是後疫情時期重要的舉措,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釋放消費潛力,發揮中國14億人口的強大的消費市場。激活消費市場不僅僅靠餐飲娛樂零售等短期消費,還有房地產、汽車等具有長期消費空間的領域,刺激消費一定要採用長短結合的方式。

同時,她認爲,房地產在特殊時期對經濟、產業鏈應有的拉動作用也是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隨着中國中產階層人口越來越多,對居住升級的要求也比較迫切,能夠較好的釋放出消費潛能;打通城鄉房地產市場也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增長點。此外,汽車也還有一定的消費空間,這些產業都有刺激消費的空間,同時也要進行更好的制度設計。

“目前許多地方出臺了很多刺激消費的政策,但要符合實際情況。比如鼓勵幹部帶頭去餐館進行消費,但目前疫情嚴重,有些人不願意到餐廳消費,因此,什麼樣的消費更能發揮作用,是需要我們思考的。”王曉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