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爲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吸引了無數古今文人的研習與傳承。

丁申陽:揮毫滿紙鳳飛舞,潑墨頃刻皆文章

書法家丁申陽先生

去過七寶古鎮的人,就一定見過七寶古鎮的老街廣場正中矗立的那塊高大石牌坊,石牌坊上的正面寫着渾厚有力的“七寶老街”這幾個大字,四邊的石柱上刻着“長街還帶宋時雨,小巷猶聽大明鍾。飛紗十里接蒲溪,市聲千年唱金雞”的詩句,而這些都是出自書法家丁申陽之手。

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丁申陽,善真、隸、行、草書,尤以草書。對於書法的最初愛好,始於丁申陽十歲的時候,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小便學習書法。初以楷法爲尚,從清代黃山谷起墨,再得顏之沉着、禇之輕靈,又學明王鐸、張瑞圖,從王、張大幅巨幛中得草書的氣勢酣暢。一路由近而遠的往上追摹,最後落於張旭、懷素大草,領其旨趣,吸以元神,成就了氣勢酣暢、俊逸蕭散、淡蕩空靈而又獨樹一幟的草書風格。

丁申陽:揮毫滿紙鳳飛舞,潑墨頃刻皆文章

古人曾嘆:“草書至爲難,龍蛇走筆端。”即姿逸發揮又寓法理之中的草書一直被視爲書法中的巔峯,若沒有圓熟的技藝、深厚的功力、敏發的靈感、灑脫的個性的聚合,是難以將草書寫得出神入化的,而將這些要素融織爲一體、在於豐厚的學養、文化的底蘊和對藝術的深刻感悟,當筆中的功夫、審美的理解、創作的激情與個性自然地相融交合之際,作品才能展現出至臻的空靈之美。

和其他人一樣,剛開始的時候丁申陽也是在父親的影響下被動練習書法,說起剛開始接觸書法時候的感受,丁申陽謙虛的告訴我們,其實一開始只能說是在寫字,不能算作書法,因爲寫字和書法是兩個概念,書法屬於藝術,也在裏面包含着法則的概念,其次,要帶有個人的情感的作品才叫書法。特別是真正熱愛書法藝術的人,會主動去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學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後,纔會在書法作品中體現出自己的思想。而且,他所擅長的草書是最能反映心境的字體,講究一氣呵成,有時需要筆勢勁速,表現自由灑脫,有時也需要筆勢遲留,有一份閒適的情致,能速能遲,才能稱得上隨心所欲。倘若心有旁騖地臨來臨去、照貓畫虎,又如何達到物我相忘、自然成文的書法最高境界?

丁申陽:揮毫滿紙鳳飛舞,潑墨頃刻皆文章

提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他表示顏真卿、王羲之、黃庭堅等都是他欣賞的書法家,另外還有些樹立在山村野腹的魏碑,雖沒有落款,但也能稱得上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值得學習與臨摹。但當丁申陽說起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時,他則顯得特別謙虛,他常常會和自己以往的作品進行縱向或是橫向的比較,當一個階段有了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時,自然會發自內心的爲自己感到高興,但過了一個階段,書法的技藝有所提高之後,又會發現之前的作品中不那麼令人滿意,這種時候,他就會變得比之前更下功夫,更近一步的磨練自己的書法技藝,他說:“寫書法、搞藝術,最好是處在眼高手低的狀態,不能每一幅自己都滿意,這說明你眼界不高也不夠明確,如果太容易滿足,就無法得到更好的進步。”

丁申陽:揮毫滿紙鳳飛舞,潑墨頃刻皆文章

本立而道生,書品即人品

除了和我們分享了他自己研習書法的經歷之外,丁老師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書法家與他們的書法作品背後隱藏着的故事。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自如其人”,在古代似乎有着書品即人品的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的顏真卿就是一位剛正不阿的人。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顏真卿性情直耿,不怕得罪一時,唯恐違反道義,一生多次被貶,但不減其對國家之忠心。在貶爲硤州別駕、途改吉州別駕任上,書寫《守政帖》,告誡後人“政可守,不可不守”,“雖貶居遠方,終身不恥。”建中四年(783年),受盧杞陷害之計,顏真卿被迫前往許州安撫李希烈。明知凶多吉少,但真卿忠君愛國,視死如歸,最終被縊死。後曹王李皋上疏曰:“今顏真卿伏縊希烈庭,皆啓明君臣,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顏真卿的忠義典範,爲百官樹立了積極的形象。

雖然他被叛軍砍頭,但他的精氣神卻完整的保留在了他的字與作品之中。《顏勤禮碑》就是其中最爲出色的作品之一。《顏勤禮碑》是顏真卿七十一歲時爲其曾祖顏勤禮撰寫並立此碑,碑文記述了顏勤禮的生平履歷,從顏勤禮的高祖到其玄孫一輩,均有涉及。碑文樸實無華,以人物羅列爲主,是一本簡明的顏氏族譜。此碑特點是起筆與收筆之處多圓筆藏鋒,筆力沉着,線條渾厚,剛柔相濟。整篇雄深雅健,莊重篤實,佈局上顯示出“顏體”的氣勢美,足見其承家之謹。顏真卿書寫此碑時人書俱老,書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書品與人品合二爲一。

同樣不卑不亢的還有唐代的柳公權,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而他的個性也似乎與顏真卿如出一轍,柳公權歷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宮中擔任侍書之職。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權問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回答說:“用筆的方法,全在於用心,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穆宗爲之改容,明白他這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

在文宗時期,一次文宗召見六位學士,說起漢文帝的節儉,便舉起自己的衣袖說:“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學士們都紛紛頌揚文宗的節儉品德,只有柳公權閉口不說話,文宗留下他,問他爲什麼不說話,柳公權回答說:“君主的大節,應該注意起用賢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聽取忠言勸戒,分明賞罰。至於穿洗過的衣服,那隻不過是小節,無足輕重。”當時周墀也在場,聽了他的言論,嚇得渾身發抖,但柳公權卻理直氣壯。文宗因他有諫臣風度,第二天便下旨,任他爲諫議大夫兼知制誥,仍任學士,掌撰寫詔書。

在這些書法家的字上,我們看到的是一點一劃,書大千氣象;一撇一捺,展萬家風采。這些也許都是書法所帶來的獨特魅力吧,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裏,書法在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跡的同時,也帶給了後人了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丁申陽告訴我們,這樣令人動容的故事還時常發生在他的身邊,爲了推廣書法藝術,他經常會參加各地書法的交流活動,最近在參加一次書法藝術下基層的活動時,他隨着採風的隊伍來到了新疆的帕米爾高原,在守衛邊疆的戰士兵營裏面,看見了他們在牆上掛着的書法作品,和戰士們溝通後的他非常感動,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區,普通人站在那裏都會感到不適合頭暈,但這羣可愛的戰士平時一有空就會練習書法,將書法視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看到此情此景的他再一次堅信,書法不是一種曲高和寡的藝術,也堅信書法這一藝術瑰寶能夠在中國不斷的傳承下去。

LeaderClub 六小問

丁申陽:揮毫滿紙鳳飛舞,潑墨頃刻皆文章

LC:您認爲最完美的快樂是什麼?

丁申陽:開心就好。

LC:您最希望擁有哪樣才華?

丁申陽:人們常說書畫同源,希望自己的繪畫技術也能和書法一樣的好。

LC:您最看重朋友的什麼特點?

丁申陽:有共同語言,希望審美觀念能夠相似一些。

LC:您最痛恨別人的什麼缺點?

丁申陽:表裏不一。

LC:您認爲作爲領袖(LEADER)應該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丁申陽:一方面自己的水平要不斷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有爲大家服務的這樣一個心思。

LC:您的人生座右銘是什麼?

丁申陽:知足常樂,福壽康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