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注個人信貸的人人貸,在未來3-5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張適時表示,兩個核心競爭力是關鍵:一是規模效應,一是數據能力。同時在嚴格的監管中,互聯網的行業門檻已經抬高,平臺規模效應與數據能力纔是互聯網金融進入中後期的高水平比拼的關鍵。

繼兩會之後,近期在海南博鰲正式舉行了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兩會當中被提及的金融科技在這次論壇中再次受到關注,併成爲開篇重戲。此次論壇中,人人友信集團CEO、人人貸聯合創始人張適時與中外媒體進行積極交流,談論了關於金融科技和金融監管的話題。

在交流中,張適時認爲,當前科技與金融高度融合的過程成就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同時在嚴格的監管中,互聯網的行業門檻已經抬高,平臺規模效應與數據能力纔是互聯網金融進入中後期的高水平比拼的關鍵。 在這兩點上,人人貸都深耕於此,助推了行業走向更前沿。

人人貸深化規模效應和數據能力 助推中國互金行業領先地位

人人友信集團CEO、人人貸聯合創始人張適時

中國互金行業全球領先 嚴格監管促進行業“決勝局”拉開

2013年被稱作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在此之後,互金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現在在全球來說都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在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主要基於三點:其一是金融體系的演變,從國有向民營的開放,讓市場喚醒了這個行業的活力;其二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海量數據被累積和利用,推動愈加成熟的徵信體系建立;其三是消費信貸的規模化崛起,讓用戶羣體更爲廣泛。

在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下,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了極大的完善。同時,爲了促進這一行業環境得到改善,持續加強的監管也推動了行業進入“決勝局”。

人人貸聯合創始人表示,從去年8月開始《網貸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落地帶來了平臺的大規模出清,但行業的發展並不會因此減速,而是逐步走入規範與良性競爭的軌道。從監管的方向性來看,這一年來主要是針對道德風險的監管,。這其中,銀行資金存管和對借款人的額度限制對防範道德風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銀行資金存管上,將平臺資金與用戶資金徹底隔離,平臺用戶的所有涉及資金流的比如充值、交易、提現等都由用戶自己操作。以人人貸爲例,在2016年初人人貸上線了與民生銀行的資金存管,爲用戶開設了一對一的子賬戶,最大限度保障了用戶的利益。在借款人額度上,個人用戶不超過20萬、企業用戶不超過100萬的額度,提升了虛假交易成本,降低了風險。比如人人貸就是目前業內少有的以小額信貸爲主營業務的平臺,體量在業內也是前三,小額分散將平臺的風險大幅降低了。

張適時表示,在嚴格監管下,未來行業將形成偏寡頭競爭的格局。作爲業內前列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人人貸被評爲2016中關村獨角獸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將持續發力。

專注個人信貸,人人貸持續深化規模效應與數據核心競爭力

未來3-5年,互聯網金融行業將進入“決勝局”,那麼,人人貸將如何更好地進入決勝局呢?

對此,張適時首先爲大家算了一筆賬。當前中國廣義的消費金融規模約爲20萬億人民幣,主要包含四大業務類別,即房貸、車貸、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費信貸。其中,一般性消費信貸佔據約10%的比重,是包括網貸平臺、消費金融平臺在內的競爭市場。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個人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50萬億,其中一般性消費信貸的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

專注個人信貸的人人貸,在未來3-5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張適時表示,兩個核心競爭力是關鍵:一是規模效應,一是數據能力。

就規模效應而言,提升規模可以降低平臺的運營成本,同時在規模效應下,可以積累更多數據,大量數據和利用有利於平臺更好識別風險。就數據能力而言,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數據可以做到更加精準化,同時也可以更好應用到風險管理上,比如人人貸就是業內創新性地將大數據等最新技術應用到風控模型中。在這兩點核心競爭力上,可以實現最大的經濟效應。

自2010年創立以來,人人貸就一直堅持“慢”的發展戰略,以保持平臺自身的穩健成長。如今,憑藉着創新發展,人人貸在規模效應、數據能力方面都形成了先發優勢。未來人人貸將繼續深耕個人信貸,在這一領域中保持領跑地位,助推整個行業更加健康快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