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出现在花巷的人物,有着强烈的职业标签,他是一名警察。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看了一本书,叫《深蓝的故事》。书里讲的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化名深蓝,写下他从警数年里19个真实的故事。

文采平平,但却有好几处看到眼角湿润。厚厚的两百多页,看完只用几个小时,释怀却可能需要用上好长一段时间——

一名把孙子宠成“爷爷”的爷爷,最终被骄横的孙子推下楼梯,摔成了植物人;本是安逸的三口之家,法盲的父母贩卖公民隐私信息,被捕后的几个月,他们的女儿,拉开窗户,纵身跳下;还有被全家逼着卖身的女孩……

深蓝说,从警的生涯里,带给他最深震撼的那起案件,连做笔录都让他感到十分艰难,他不敢写上,“你永远不可能探查到人性的真实深度”。

好在,真实的故事,能惊醒现实的迷茫。“你好,我是警察。”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丰泽派出所的张剑平。

4月23日,他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收获了从警20年来最沉甸甸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趁着这个档口,我们走进了这位警察的半生故事里,将他曾经历过的事情,枚举一二与你分享,让这些故事尽可能发挥更多的社会效应。

“要不,这孩子给你养吧”

在三个小时的采访里,他说过最重的一句话是,“她也许会恨我一辈子。”

那是张剑平办过的一个运输假烟的案子。她是一位天津人,身高170,长相精致,40岁了依旧是个在人群里一眼就让人记住的人,一眼看去,很难把她将罪犯联系在一起。

“她年纪很小就去了北京,跟的第一个男人不务正业,带着她一起盗窃,被判了9年。” 张剑平说,出狱后的她也十分可悲,遇到的第二个男人做了假烟运输,做到泉州来了。

在云霄制作假烟的上线将假烟一箱箱分散开,通过往返的班车寄到泉州。她同丈夫再把假烟一箱箱从车站接回自己在泉州的仓库,通过物流寄到义乌。从义乌又寄往了全国16个省56座城市,流入最终端市场上。

落网时,警察从他们的住处搜到了6本账本,涉案金额1亿多。她大着肚子,不知道自己犯下重罪,被取保候审的她从泉州逃离。

“我们追捕到湖北仙桃。”将她抓回泉州的时候,她抱着儿子,三岁的孩子突发高烧,张剑平和同事陪着在医院里彻夜照顾。将她押解回来的路途中,张剑平与她聊了许多生活的事,她说,自己一辈子被两个男人给坑了,最好的青春都在监狱里度过。也说起自己的儿子如何可爱,突然说道,“不然,这孩子给你养吧。”抬起头来,已是眼圈发红。

“她的丈夫判了12年,她因为脱逃,从重判处,判了18年。” 她的儿子先被送往福利院,孩子长得好看,许多人想领养,最终才被她年迈的母亲带回了家乡。

张剑平想用这个故事告诉后来的人:你的背后还有你的家庭。悲剧的故事,有时比美好,更会在人的心底留痕,希望这真实的故事,可以震撼到每个在人性十字路口踟蹰迷茫的人。

狱中的来信

还有另一个他,也令张剑平记了许久。

那是2009年,温州苍南警方查获了一个假车牌加工厂,犯罪嫌疑人手机里,有一条发给泉州号码的发货信息。仅靠着这一条简单线索,张剑平经过缜密细致的侦查,终于发现湖南双峰人毛伟(化名)有重大作案嫌疑,并极有可能在丰泽区东美城中村一带落脚藏身。

这个大型的城中村,有500多栋民宅,外来人口众多,毛伟藏身地确切位置、具体身份信息不详。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与同事乔装成来找朋友的湖南老乡,四处打听,一户户查找,终于在某出租屋发现了他的蛛丝马迹。

“毛伟兄”,一句湖南话两人打了照面,“哎,你是哪个咯?”

“就是他”,一声令下,张剑平和同事将他拿下,随后又将其余9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归案后,团伙成员均不肯交代做假车牌的工厂,只推说是龙岩那边制作好了发来的。有个话不多的女嫌疑人,无意说了一句,“我们厂长,每晚都去压车牌”,然后就拒绝再说其他。

张剑平连夜提审“厂长”毛伟,推心置腹,让他把目光放长远,考虑今后将度过怎样的生活,聊着有什么事是他放不下的。毛伟突然就哭出了声,因为他的女儿患有羊癫疯,家庭全靠他支撑,现在被抓了,女儿在学校被歧视怎么办?她的药买不到怎么办?

此时的毛伟,曝光在巨大的负面之下,心上有个缺口,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绝望的寒风。“我承诺了他,会帮忙跟学校打好招呼,替孩子保守父亲的秘密,也承诺会为孩子找医生,解决治病难的问题。他终于开口,说出了加工厂的藏匿地。”在绝望里,张剑平真诚的关心,就似为毛伟心上的缺口寻到了形状正好的窗。

破案后的第二天,他带着毛伟,奔走于多个部门,为孩子提供救助的药物,又到孩子的学校,见了校长,让他不要向老师、同学提起孩子父亲的罪犯身份。

说起才读3年级的女儿,毛伟又一次哭了。

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温柔地执法才能去到人心的腹地。入狱的毛伟常给他写信,说自己不会再犯罪。毛伟的小舅子先期出狱,张剑平帮着找了一份工作,而如今回归社会的毛伟靠力气赚钱。

在迷失过后,如何找到自己?在代价之后,张剑平关心的是,已不再年轻的他们,是否知道如何堂堂正正地去做一个人。

“不许动,我是警察”

张剑平来自南安洪濑,从基层巡警开始,到刑警、治安中队长、副大队长,再到如今的派出所所长,他始终在基层一线。从警20年,出生入死诸多次,负伤3次,有一次是被石头砸中,在家坐了一个月的轮椅,受伤的脚一年后才恢复。

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许眨眼之间,就可能有一把刀出捅过来,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同事会是谁。

“当持枪喊出,‘不许动,我是警察’时,也顾不上考虑那么多了。”2016年3月,所里得到一条线索,有一个叫陈龙(化名)的男子贩卖毒品,他连夜带领民警开展侦查,发现是一个特大的贩毒团伙,经过层层上报,该案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专案,他主动请缨,担任专案组组长。

8月14日,得知贩毒团伙要从龙岩贩运毒品回泉州。张剑平带队乔装打扮,驾车跟踪他们的汽车从泉州到龙岩,再由龙岩回泉州。

第二天凌晨5时许,天还没亮,嫌疑车辆到达泉州高速收费站,毒贩发现情况不对,加速撞开了路障,场面危急。

张剑平立即驾车堵住退路,与设伏的民警将他们前后夹击。说时迟那时快,他持枪纵身跃上毒贩汽车踏板,用洪亮的声音喊出“警察,不许动!”成功逼停了毒贩,当场在车上缴获冰毒3公斤。

万一末路的毒贩,持枪拒捕,那天他首当其冲,便是最先倒下的一个。

对命运的无常他是有预判的,每次任务归来,当肾上腺素消退之后,他都要庆幸自己多活了一次。但是下一次冲锋陷阵,他依旧会是第一个争着上阵的人。

也许那些跟他一样,行走在刀锋上、游弋于生死间的基层民警,都懂那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

一个民警背后的2900人

除了要随时与可能的危险拉锯,基层民警有时候更像“社区大妈”。两年前,所里年均受理有效警情高达1.2万起,有40%属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日常的工作要辗转于“我被邻居的狗咬了”、“夫妻吵架”等各种鸡零狗碎里。

不理解的人会以为派出所民警总爱“和稀泥”,怕麻烦,但事实并非如此。

“两个打架的人,全部行政处罚不难,但双方的矛盾不会彻底解决。进行调解,又往往会消耗基层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反复跟民警强调,“处理人不是目的,解决矛盾才是根本,矛盾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深蓝的故事》里,就有这样的悲剧。一对打架的夫妻,调解多次后,被深蓝双双拘留,终于在结束拘留后不久的一个深夜,丈夫向妻子举起了尖刀。丈夫说,就是那一次拘留,在他的“行为档案”上记下了浓重的一笔,更断绝了他与妻子和解的可能,他将前途尽墨归过于妻子的斤斤计较,所以痛下杀手。

“依法处理其实最简单,但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却不好说,因而我们更多地做矛盾化解工作,讲究社会效果,只要我们以心相交,就一定能化开群众之间的疙瘩”。

张剑平讲起辖区里有个老梁(化名),经常采取过激方式非访,希望能解决他个人房产的权属问题。“几句平常话,没有大道理”,张剑平将老梁拉到茶桌,说到释怀,解开心结。“别给人家贴标签,换个角度看问题”,就是这样一次次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此后,老梁不仅息访息诉,每次回老家,还会特地打电话来报平安。

他的从警经历,如果要絮絮说来,那够写一本书,经年累月地经历着各色人生悲喜,耐心付出的身后,是一个个被缝补了的生命裂缝。

龙应台在《一个警察的背后》曾给出这样的一组数据:在广东省,每一个警察要服务846个市民;台北总共有7702个警察,也就是每一个警察要照顾341个台北人,而香港有32986个警察,一个警察服务207个港人;柏林的一个警察只要管好130个柏林人的安全。

而张剑平他所在的丰泽派出所,管理2.7平方公里辖区,12万人口,却只有41名警力,一名民警要服务2900余人。

量化的数据,也许能让你直观地看到,原来那一个个与我们在泉州街头擦身而过的警察,他们肩上担着多重的担子。

有句话是“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说的是,更何况那个人是正在保护我们的人。

人物简介

张剑平,男,1977年出生,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泉州市公安局丰泽派出所所长,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四青年奖章”、“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省打击制售假烟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省治理自行车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先后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00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700多名,摧毁各类犯罪团伙50多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END

文/阿四 图/标哥 部分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