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我們常常忽略,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有同樣的三種觀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生活的個體,從小來自不同的原始家庭、教育環境、經歷等,不會完全等同於別人的三種觀點。

三觀不合簡直就是情侶之間的鴻溝,每一對情侶都在要求三觀一致

讀一個流行的微博。一個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呆了半年。她的男朋友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很小氣。每當談到花錢,她男朋友的態度都讓她不安。比如,約會喫飯,我男朋友總覺得這很貴,那是沒必要的。這使她爲喫得好而感到內疚。她一說有錢喫好喫的,男友就會說,“我買不起”、“你真有錢”、“這麼奢侈”。最近,他們大吵了一架,因爲她把錢花在了國慶回家的機票上。她男朋友責怪她“我願意放棄”。有錢人是好人。

爲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女孩問:“我不能控制自己的錢嗎?”然後男朋友說:“嗯,當我沒說的時候。我們這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應該去買票,坐高鐵。接着她開始指責女孩們錯誤的消費觀念:“明明有高鐵到你家,價格比機票便宜一半,你爲什麼要浪費錢?你對這種消費觀有什麼意見嗎?”女孩無奈地說:“有什麼問題和你不一樣嗎?”我覺得我們真的很不一樣!”她的男朋友仍然堅持她的價值觀。女孩終於受不了了:我對你的態度已經不安了好久了!”我給你看了一件漂亮的裙子,但沒讓你買。每次你反應過來,都很貴,我們買不起。對不起,我們是誰?我不如自己,掙多少錢花多少錢,這不取決於你的臉色。”女生在線求助:不同的消費觀能闖進來嗎?網友爆料:“省喫儉用沒關係,但要求別人省錢也有問題,不要花他的錢。”“就像你生了孩子,他說,“如果其他妻子可以直接生孩子,你爲什麼要無痛?”然後他花錢打得無痛,他會說,“你們有錢人真奢侈,真懂得享受”…“不同觀點的人不應該在一起。坐下來談也沒用,因爲他的思想已經是精髓了,“確實,這三種觀點之間的關係很累。似乎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但我們常常忽略,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有同樣的三種觀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生活的個體,從小來自不同的原始家庭、教育環境、經歷等,不會完全等同於別人的三種觀點。

事實上,矛盾的根源在於一方以自己的三種觀點綁架他人,在“三種觀點不一致”的條件下迫使另一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實質是:不要讓別人和你不一樣。爲什麼我們在戀愛中這麼累?因爲有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三觀放在別人的三觀之上,這和自己的三觀是不同的。他們都拒絕,評判和輕視你。在新一季的《中國好聲音》中,李榮浩爲學生們選了一首網絡流行歌曲《你的酒吧爲我關門》。不料卻遭到網友的責罵。”什麼樣的音樂是在線歌曲?你對音樂有什麼誤解嗎?”李榮浩選這樣一首歌實在太低了,“‘做家教,我沒品位’……李榮浩發了一條很長的微博回應,主要是表達人們應該允許別人有喜歡任何人和事物的自由。”你不喜歡的並不一定是壞的。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要好,因爲沒有真正的、具體的標準來衡量,“但很多人還是不斷地噴:作爲一個有素質的音樂家,你提倡的是沒有內涵的網絡歌曲?

李榮浩不得不再次回答:我也不喜歡網絡歌曲和唱片歌曲,但我永遠不會說,只要這類歌曲是垃圾,因爲個人不喜歡。這是我不喜歡的私人事情。沒必要開槍打死…爲什麼人們不允許別人與衆不同呢?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追求自我存在、安全、優越和滿足的原動力的基礎上,他們將盡最大努力追求“穩定”和麪對各種衝突的恐懼。當內部認知衝突時,我們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並威脅到我們的存在和安全感。所以我們總有一種傾向:我是對的。你不像我,你錯了。我需要找到反駁你的理由,否認你,說服你,改變你,以保持自我認同。這就是經典的“認知失調”理論:如果兩種認知不一致,就會導致心理衝突和不適。藉助於最小努力的原則,即採取,即採取最節能的行動,即干擾其中一種認知,使之一致,消除這種緊張。[1]成熟的人會用自己的內在力量來解決認知障礙,不容易干擾和評判他人的三種觀點。但是,也有人會用“自我實現傾向”要求全世界用自己的三種觀點,以自己爲中心,只認可和相信自己的有力證據,證明自己的三種觀點是絕對正確的。

他們將矛盾問題置於二元對立中,只有兩個價值標準:“如何做”和“如何不做”。不僅爲自己,也爲他人。你不像我,你錯了。如果你不接受我的三種觀點,變得像我一樣,那就有問題了。你不喜歡我喜歡的人和事,這不正常。你喜歡我不喜歡的人和事。它們是低級和低級的。這是世界上最無賴的關係邏輯。”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一直認爲這是事實。雖然我們不一定成爲“酒吧精英”。然而,在面對人生三觀的“不一致”時,我們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認知上的不一致,用自己的三觀去爭取是非的勝負。從長遠來看,結果是裂痕、精疲力盡、分手、離婚或分手。如何避免?我們經常說“理解”別人。我認爲“理解”的要求有時很難。我們甚至不能百分之百地理解自己的想法,更別說別人了。心理學家jacob ramlance和yael benjamin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不整合”,即“保持不一致”。〔2〕指的是“人類承受認知/情感複雜性的能力”。具有“不一致”能力的人,可以保持這種“不一致”,在面對人與人之間的“不一致”時,能夠承受矛盾和悖論,同時不感到緊張和不安。他們不會控制自己的認知、價值觀、情緒等來解決緊張和不適,但會讓各種矛盾的認知、價值觀、情感同時存在,接受和維護它們。同時,這些矛盾的存在也不會使他們感到分裂,他們仍然覺得自己是“整體”的。簡單地說,就是要能夠尊重“不一致”。

是的,“尊重”很好。比這三種觀點更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不要爲對錯而爭吵,也不要強迫對方改變。讓別人和我們不同,讓自己和別人不同。尊重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的。正如連躍所說,讓別人有不同的道德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將消除世界上90%以上的麻煩。當我們相互尊重地面對對方的“矛盾”時,你會生活得更舒適。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吵大多來自代溝。我有很深的理解。在工作中,我剛畢業的時候,父母總是建議我考老師和公務員,找一份安全穩定的工作。我不想,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被教育得無知而有遠見。一個女孩不得不用更少的錢和更多的距離做一份工作。在婚姻問題上,當我在學校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不要談戀愛,並敦促我一畢業就結婚。每次回家,我都真誠地勸女孩子在30歲前結婚生子,否則別人會八卦你,父母也沒臉見人……我會和我的父母爭論:“你爲什麼在乎別人怎麼說?你不就是過自己的生活嗎?一個沒有婚姻的女孩沒有價值嗎?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這一代人……”媽媽生氣地跳了起來:“看誰沒結婚?一羣年紀不結婚的人都笑得要死。我以爲你讀了大學校長的經歷,沒想到學了這麼多歪門邪道的理論,回來就生我的氣……”一開始,我總是和他們針鋒相對。沒人能說服他們。最後,我不幸地分手了。一點也不管用。下次回家,我會繼續接受教育。那我就不打了。他們說,我會聽的,我會不時補充幾句話。因爲我總是說“時代不同”,爲什麼要說服他們接受我這一代人的思想呢?走“迂迴路線”,慢慢滲透影響。然後努力讓他們看到我可以獨自過我喜歡的生活,和他們分享年輕人的生活。

現在,我父母還在嘮叨,但我不會爲是非爭辯。我的父母也變得越來越健談,回家的日子也輕鬆多了。在破碎的愛情婚姻中,“三種不同觀點”是最受詬病的指責。正如《錯不在我》一書中所寫:大多數離婚都是長期積累造成的。這樣的夫妻互相指責,以雪球的方式自衛。夫妻雙方總是盯着對方的錯誤,極力捍衛自己的優勢、態度和行爲。這會導致對方的固執甚至拒絕放手。但有些觀點不同的婚姻卻過着令人嚮往的生活。想想我很喜歡的一對老夫婦,修儀爺爺和英子奶奶。三種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習慣,結婚65年,但從未吵架。他們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修儀最喜歡土豆,英子最討厭土豆,但他改變主意,用土豆做各種蔬菜給他喫。修儀喜歡傳統的日本早餐,英姿喜歡西式早餐。他們不怪對方“做作”,英子每天做兩種早餐,每一種都喫自己喜歡的早餐。英子每天準備兩份不同的早餐。他們尊重對方的人生觀。英子小時候喜歡收集各種餐具。他情不自禁地買他喜歡的東西。修儀總是說:買吧。英子嘆了口氣:“修儀從來沒有干涉過我的自由。現在回想起來,我要爲我想做的事和我想買的東西負責。這很難。”他們剛結婚時很窮。但低收入者修儀突然說,他想買一艘帆船來航行。

英子不會說自己在做白日夢,但他尊重自己的夢想,悄悄地把所有的和服都典當了,並籌錢買船。面對重大決策,修儀經常向英子請教:“你覺得這樣可以嗎?”即使有些想法遭到了所有同事的反對,英子也總會對他說:“這是好事,你可以做得到。”明辨是非很容易,但愛情更重要。只有互相尊重,我們才能更好地愛你。朋友也一樣(除了酒吧香精和檸檬香精)。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好朋友,我是一個兩個世界的人。我們經常爭論是因爲“三種不同的觀點”。她比較有競爭力,經常有“事事贏我”的感覺。但我們一直是好朋友。當我談到爲什麼我們能成爲這麼久的朋友時,她的話使我很感動。”我從高中起就是個“壞學生”,我喜歡逃課,而你是個“好孩子”。當我聽說年輕人一定要學逃學時,你從來不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甚至在我不喜歡的課上陪我逃學。我在很多人眼裏有一些誤解,但你每次都會聽我的異端。每次我因爲一些問題和你爭論,即使我知道我錯了也要贏,你也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永遠不要無緣無故地批評我搗亂,給我一個下臺的機會。”然後我唱了一首她最喜歡的歌,“一首像夏天,一首像秋天”:“如果不是你,我不確定。我的朋友比我的愛人更懂得傾聽……”感情是雙方的,其實她對我一樣,讓對方有不同的價值觀。我的想法有時很“傳統”,她從來不說我死板,不會改變事情。因爲她,我第一次逃課,去圖書館看我最喜歡的小說,第一次深夜躺在足球場上,喝啤酒,第一次登上我最喜歡的男孩的廣告……因爲她和我的“不一致”,我的大學生活並不那麼枯燥,有着豐富多彩的詩歌。邱晨在一個節目中說,有段時間她對朋友圈很惱火,因爲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不好看。後來她意識到,別人和自己不一樣也沒什麼不對。”我們看看朋友圈。這是幹什麼用的?是不是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和我們一樣生活?不,不是。

我們只想從世界的豐富中看到我們生活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喜歡同一件事,恨同一件事,擅長同一件事,那麼世界的樂趣是什麼呢?”我認爲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正是因爲有這麼多“三觀不一”的關係,我們纔有了今天豐富的生活經驗,看到了更多的風景、更多的故事和更廣闊的世界。包容彼此的“不一致”,求同存異,纔是真正最吸引人的關係。世界和我愛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