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任何季節釣魚都可以選擇水草區域。不過水草跟水草不同,想要找到好釣點還需要自己觀察。如何選擇靠譜的草窩,下面介紹下。

一、總體原則,本着“稀釣稠,稠釣稀”的原則來選擇適釣水域,即如果一個塘口水草長得很稀,一般應選擇草較稠密的地方做完;反之,倘若塘中水草很密,則應找草稀的地方下鉤。如果場中既有大片的密草,也有草較稀疏的地方,那麼選擇釣點要根據塘口的水情、魚情以及當日的天氣情況來決定。比如塘口水色渾濁,宜釣稀草;水色清新,則直釣密草。塘口水深,可以釣稀草;水如很淺,則宜釣密草。陰雨天,可選擇稀草;大晴天,則宜釣密草。清晨或傍晚,應釣稀草;晌午頭,則直釣密草。有風浪時可選擇稀草;風平浪靜時則宜釣密草。塘中魚兒不驚,可選擇稀草;魚兒又驚又滑的話,最好選擇密草……以上所舉,都是單一因素下的選窩方法。

二、深水塘、潤溝以及比較窄的河道中,水草往往貼邊生長,形成一道寬則三四米,窄則一二米的草帶。夏季清晨及陰雨天可選擇草帶邊沿的豁口做窩,鯽魚清晨喜沿着草帶遊動覓食,太陽一升起來,則鑽到中間深水裏去了。.一般塘堰,進水口處往往水淺而草密,出水口處則水深而草稀。選擇進水口處的草膛做窩,上鉤率較高,但小鯽魚居多;出水口處的稀草水域雖上鉤率不及進水口,但往往能釣到大魚。進水口如有水流,窩子不宜直接打在主流道上,而應打在主流側旁的草膛裏,有迴流則更好。

三、有的塘口草長得疏密不勻,清晨應選擇近岸草較稀疏的水域下鉤,太陽昇高後則找大片的草蓋,在草蓋迎風的一端,選擇缺口不大,且向草蓋中心深人,同時風浪能夠波及到的豁口做窩。之所以選擇草蓋迎風的一端,是因爲迎風一端的草層下有微弱的迴流,水中富氧,而豁口向中心深人則比較隱蔽。不能將窩子打在草蓋背風處,背風處雖水面平靜。利於觀漂,但不大上魚。選擇草蓋也有講究,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應選擇處於下風口區,且前方沒有大片稠草阻擋風浪的草蓋。如果前方還有一片草或幾片草,那麼效果相對來說就差些。釣者在選窩時要仔細察看風向和草形。

四、水淺而又天天有人垂釣的草塘,不要選空當兒很大或釣者常釣的草膛做窩。空當兒大固然有利於下鉤,但由於不隱蔽,魚兒不戀窩;釣者常釣的草膛雖形勢不錯,但魚兒對此已有警惕,故較難上魚。遇到魚比較驚滑的塘口,釣者最好尋找空當兒較小,又未被人釣過的草洞做窩。有時候,一個自然的孔洞,小如杯口,可是隻要輕輕將餌鉤遞下去,立刻就會送漂上魚。甚至不等鉤子落底,半路就會被截鉤。夏秋季節,密草中的鯽魚常玩這一手。

塘中有草,既妨礙垂釣,又有利於垂釣。如果摸熟了魚性,草塘選窩自然不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