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年新華社對這一事件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和金大中的主要隨行人員參加了會晤”,除了朝韓兩位最高領導人外,金永南是這篇報道里唯一提到的名字。根據當年的報道,盧武鉉進入平壤市後,首先在平壤人民文化宮前受到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的迎接。

落淚

“旭日映照的白頭山是我的祖國,漢拿山,獨島,也是我的祖國……啊統一、統一、統一吧!”

被譽爲“朝鮮鄧麗君”的知名歌手,三池淵管弦樂團團長玄松月站在舞臺中央,身穿一襲黑色套裙,拿着麥克風的右手,小指微微翹起,姿勢優雅。唱到“統一”這個詞的時候,她的左手攥拳,舉了起來——這個動作她練習了多次,速度、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在這首歌的結尾,“統一”反覆出現,而玄松月的拳頭也攥緊了多次。

看臺上,隨着“統一”這個詞的出現,一位老人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當這首歌結束 的那個瞬間,他第三次摘下他的眼鏡,擦拭奪眶而出的淚水。

他是金永南,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朝鮮憲法規定的國家元首。他身邊坐着的,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部長金與正,再過去,是韓國總統文在寅——是的,這是韓國,時間:2018年2月11日。

作爲一名政壇老將,金永南本應該像他身邊的金與正一樣,輕輕鼓掌,露出讚許的微笑,既維護現場熱烈的氣氛,也保持“代表國家”的尊嚴與莊重,但他沒有。事實上,2018年2月9日朝鮮高級別代表團抵達韓國之後,金永南的淚水似乎就開始“不受控制”。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朝韓代表隊共舉半島旗入場,他落淚了;朝韓聯隊在冰球比賽是亮出“我們是一個民族”的口號時,他落淚了;最後一天,在首爾國立劇場,聽見玄松月飽含深情地演唱《白頭漢拿我的祖國》,他再三落淚。

韓國之行,不過三天,但這句“統一”,卻已經在耄耋老人的內心迴響多年。看臺之上,相比小他25歲的文在寅,或者小他60歲的金與正,金永南確實是最有理由感慨落淚的那一個。

精英

朝鮮政壇的元老人物,如吳振宇、李憶雪、崔光等人,都曾參加過中國東北抗日聯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金永南1928年出生,17歲那年日本投降,他和前輩們在年齡上相差十年,所循的道路也因此不同。

等待金永南的並不是太平盛世。半島南北分別被美蘇佔據,分屬不同陣營的骨肉兄弟,被迫開始了對峙。朝鮮半島的歷史軌跡,不可避免地滑向分裂。南北都需要迅速搭建自己的運行秩序,培養精英也是當務之急。

1953年,金永南25歲。這是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年。

這一年,《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北緯38°線成爲了一道人爲劃設的天塹,自此,金永南的祖國南北分裂;這一年,金日成大學的畢業生金永南得到了去莫斯科大學留學的機會,在美蘇爭霸大背景下的朝鮮,“儲備幹部”和“精英人才”之間的區別,就是莫斯科大學的一紙錄取通知書。

同年代去蘇聯的留學的朝鮮年輕人還包括楊亨燮、朱奎昌等等。楊亨燮是歷史學博士,自八十年代擔任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議長,深得金日成信任。朱奎昌在蘇聯學習機械工程,畢業回國後一直從事導彈設計工作,是朝鮮導彈專家,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候補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兼機械工業部部長。這樣學歷背景的一批年輕人後來成爲了金日成時代的中流砥柱。

1956年,金永南學成回到朝鮮,擔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國際部祕書長,開始了他在朝鮮外交戰線的“常青樹”生涯。

沉穩

1992年7月15日,一架中國空軍的專機停在了平壤機場。和以往不同,這次飛機停下的地方很偏僻,朝方也沒有組織羣衆歡迎來自中國的朋友,跑道上冷冷清清的。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錢其琛理了理思緒,邁出機艙門,走下舷梯。

中韓要建交了,平壤機場上,迎接來通報此事的錢其琛的,只有時任朝鮮副總理兼外務相金永南。

這並不是錢其琛第一次與金永南談及此事,在1988年金永南訪華時,錢其琛就專門和金永南談了中韓貿易關係的問題,也坦誠地點出中國在與韓國建交的問題上會有所鬆動,希望得到朝方的理解,而金永南答應回國後向朝鮮政府報告。

在金日成晚年的訪華行程中,金永南是永不缺席的隨行人員,除了因爲他外務相的身份之外,他沉穩的風格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當時,金永南已經在朝鮮黨、政外交工作領域奮鬥了36年,在複雜的外交環境中,他平和儒雅又不失分寸。

外交的高雅之處,除了原則和底線,還有技巧與默契。中韓準備建交的消息讓剛剛過完八十大壽的金日成心中泛起怎樣的情緒,外界不難猜測。在這樣的情況下,迎接錢其琛的,即便沒有載歌載舞的歡迎隊伍,但在他走下舷梯,與金永南握手的那一刻,大局已定。

錢其琛在他的《外交十記》中,形容金永南帶他登上了一架“悶得熱不可耐”的直升機,飛往了金日成的湖邊別墅,會見很簡短,也沒有宴會招待,但金日成對中韓建交表示了理解。一個多月後,中韓建交。

兩年後,金日成逝世,中朝關係進入了一段低潮期,直到1999年,金永南率領朝鮮國家代表團訪華,兩國關係才轉回正軌。當時,距離金永南當選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成爲了朝鮮憲法規定的國家元首,還不到一年。

南北

金永南訪華,中朝兩國關係迴歸正軌差不多整整一年之後,2000年6月13日,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兼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與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在平壤舉行會談。這是朝鮮半島南北分裂55年後,首次的首腦會晤。

當年新華社對這一事件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和金大中的主要隨行人員參加了會晤”,除了朝韓兩位最高領導人外,金永南是這篇報道里唯一提到的名字。

2007年10月2日至4日,第二次朝韓首腦會晤在平壤舉行,盧武鉉步行穿過三八線進入朝鮮。這是韓國總統第一次從陸路跨過軍事分界線進入朝鮮境內。根據當年的報道,盧武鉉進入平壤市後,首先在平壤人民文化宮前受到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的迎接。隨後二人乘敞篷車,抵達“四·二五”文化會館前廣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在此迎接。在歡迎儀式上,盧武鉉居中,金正日在他左側,金永南在他右側。

親眼見到半島分裂的金永南,對於南北關係的轉圜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期待,他的情緒激動,幾乎都與半島南北有關。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前,中方招待來華元首的宴會上,金永南與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同桌,卻全程“零交流”,之後,他在會見德國議員時,指責韓國破壞了10年來雙方的和解努力——此時距離李明博正式就任韓國總統剛剛過去半年,但朝韓關係已開始變得緊張。

熟知金永南風格的人,恐怕也很少見到他這樣不客氣的一面,但於公於私,金永南的這番不留情面似乎都不難理解。

信任

在《往事雜憶》一書中,作者“延靜”這樣回憶金永南。“他雖九十高齡,但步履穩健,談吐清晰。近二十年來,金永南成爲朝鮮對外交往的一個標誌。不結盟國家召開首腦會議,多由金永南代表參加。未建交國家,如美國、日本高層人士訪問朝鮮,多由金永南首先會見,既保持外交禮儀,也發揮他擅長外交的長處。”

“延靜”是中國首任駐韓國大使張庭延和夫人譚靜的共同筆名,二人也曾多次在中國駐朝鮮大使館任外交官。

金永南能成爲歷經滄桑依然屹立的“白頭山不老松”,不僅因爲他在朝鮮外交領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爲他的勤懇低調,取得了朝鮮三代領導人非凡的信任。1994年金日成逝世,金永南在追悼大會上致悼詞。十七年後,送別第二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時,也是金永南發表的悼詞。他的弟弟金己男曾官至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局書記。弟弟金斗南曾任朝鮮人民軍大將,金日成的軍事祕書,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人民武力部副部長。

在朝鮮第三位領導人金正恩上任後,金永南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備受信任。回到本文開篇那次對韓國的訪問,金永南是朝鮮高級別代表團的團長,但在分析者眼中,作爲金正恩特使隨團訪韓的金與正,恐怕纔是此行“真正的掌控者”。不過,此後的兩個細節頗令人玩味:在與文在寅會面落座時,金與正主動幫金永南拉開了座椅——這不僅是對“團長”、對朝鮮國家元首的尊重,更是對以爲值得信賴的長輩的尊敬。而在朝鮮高級別代表團回到平壤後,朝中社發佈了一張罕見的輕鬆的合照,相片中金正恩與妹妹金與正、以及金永南面帶笑容,親密地站在一起。金正恩表情愜意,繞着金永南的手臂,而金與正則挽着金正恩的手臂。在朝鮮文化中,牽手是友誼與尊重的體現,這正是金正恩對金永南表達尊重的方式。

交替

2018年朝鮮高級別代表團2月訪韓後,4月,5月,9月,朝韓首腦舉行三次會晤。9月1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簽訂《平壤共同宣言》,事實上宣佈戰爭狀態結束。這份宣言中,雙方對於無核化、非軍事化做出了具體的共識,外界普遍認爲條約的簽署是南北雙方2000年以來交流中最大的突破。

此時,距離朝鮮戰爭爆發,已過去了68年。距離朝鮮事實分裂,已過去了65年。曾經意氣風發赴蘇留學的青年人,已經整整九十歲高齡了。

2019年4月,69歲的崔龍海接替91歲的金永南,擔任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與之相似的是,崔龍海在過往的工作中,也常常出現在中朝高層交往中,這也證明着他能夠勝任重大的外交工作責任。而與金永南未曾在國務委員會中擔任任何職務不同,崔龍海此次還被任命爲國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這說明未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外交作用,很有可能將進一步提升。

金永南卸下當了21年的國家元首職務。或許他還不大習慣清閒的退休生活,還時刻關注着國際形勢的動態。又或許平壤的春天來了,這位長者終於可以去公園賞賞花,他可能會面向南方,陷入回憶,輕輕哼唱那首讓他無數次動容的《白頭漢拿我的祖國》。

讓大家也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