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这篇日前刊发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阐述,该团队将澳大利亚一个名为“多目标光谱发射线”(MOSEL)的研究项目所采集的观测数据与全世界若干大型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宇宙学建模程序——被称为“IllustrisTNG”——结合起来,以求一瞥孕育创造这些古老星系的神秘力量。日前,由澳大利亚全天空三维天体物理学ARC卓越中心(ASTRO 3-D)的Anshu Gupta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将观测数据和建模实验结合起来,为解答这个疑问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古老星系也如此“惨忍”:靠“吞食”同类而壮大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暗物质的密度分布与气体的密度分布有所重叠。这张图像清晰地显示出连接中央星系及其星系邻居的气体通道。


据美国“物理学组织”网站4月22日消息称,最新研究表明,星系是通过吞噬其较小的星系邻居而变大的。

人类对大质量星系究竟是如何增长到巨型规模知之甚少,尤其是关于它们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是如何膨胀起来的。日前,由澳大利亚全天空三维天体物理学ARC卓越中心(ASTRO 3-D)的Anshu Gupta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将观测数据和建模实验结合起来,为解答这个疑问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其他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比利时和荷兰的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这个历时数年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建立一系列关于星系形成过程的大型宇宙学模型。

据这篇日前刊发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阐述,该团队将澳大利亚一个名为“多目标光谱发射线”(MOSEL)的研究项目所采集的观测数据与全世界若干大型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宇宙学建模程序——被称为“IllustrisTNG”——结合起来,以求一瞥孕育创造这些古老星系的神秘力量。

据Gupta博士称,通过分析星系内部的气体如何运动,就有可能弄清那些在其内部形成的恒星数量比,以及从其他地方通过吞噬而来的恒星数量比。她解释道:“我们发现,在距离我们大约100亿光年的古老大质量星系中,物质会朝许多不同的方向运动。这有力地说明,这些星系内部的许多恒星都是从外部获得的。换句话说,大星系一直在吞噬较小的星系。”

该论文的第二作者、ASTRO 3-D的Kim-Vy Tran博士解释道:“我们必须弄清楚为什么‘更老’、离我们更近的大星系要比‘相对年轻’、离我们更远的星系更混乱无序。最可能的解释是,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幸存的星系在合并较小的星系后而变得臃肿而混乱。我把这看作是大星系在持续不断的吞噬小星系的范例。”

Gupta博士补充道:“该模型显示,较年轻的星系与其他星系发生合并的时间较少。这就为我们了解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中的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

原创编译:朱明逸 审稿:西莫 责编:唐林芳

期刊来源: 《天体物理学杂志》

期刊编号: 0004-637X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04-hungry-galaxies-fat-flesh-neighbours.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