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不管是从整个产业上,还是从技术上来讲,中国的航天事业并不完美,我们距离“星辰大海”的梦想还有很远的距离:长七甲和长三乙的失败昭示着航天制造业急需从“精工细作”到“批量、成规模生产”转型。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继续汲取各航天强国先进的技术、工程、管理经验,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资源、资金、运力的利用率,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快速发射系统、可复用火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关心航天、热爱航天、享受航天带来的科技成果与生活价值。

  大伊万短评:怎样看待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今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尽管当下的中国航天正因前段时间的“长七甲遥一”与“长三乙”发射失败而经历转型升级期,但“星辰大海”的梦想依然令无数人神往。

  毕竟,从本年度的发射任务上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打算在2020年密集展开如此之多的发射任务:五月中下旬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验证船、七月下旬的“天问”火星探测计划、九月份的“天和”空间站核心舱项目;而从当前的运载火箭与载人飞船项目来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同时开展多个新项目研发多个新产品了:新921、新氢氧机、可复用型火箭、长征九号等。国力的上升带来航天产业的爆发式发展,而航天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航天热潮,这就是为何“中国航天日”如此引人侧目的原因。

  当然,不管是从整个产业上,还是从技术上来讲,中国的航天事业并不完美,我们距离“星辰大海”的梦想还有很远的距离:长七甲和长三乙的失败昭示着航天制造业急需从“精工细作”到“批量、成规模生产”转型;外部space-X的存在和巨大成功意味着商业航天相对于传统的“举国体制”航天的巨大优势已经凸显;可复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则将继续降低进入太空的单位成本,并可能导致资源、能源利用率代差的进一步拉大甚至太空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至于美国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了的太空军事化,则更应该是每个国家都应该立即学会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如果让大伊万发表观点,对中国航天而言,目前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绝对不能错过‘太空大航海’时代”这么简单,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脱离“大航海时代”的明帝国或西班牙帝国窠臼,尽快进入荷兰,大英帝国的自由王国,学会廉价、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开始试图从“太空大航海时代”里赚钱。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继续汲取各航天强国先进的技术、工程、管理经验,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资源、资金、运力的利用率,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快速发射系统、可复用火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关心航天、热爱航天、享受航天带来的科技成果与生活价值。

  航天,是全人类的光荣与梦想,但更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谦卑有礼、目光实际,只有当航天作为一个产业具备了自造血、自发展、自增值的能力,未来的航天事业,才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光荣与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