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三場,節目中間不經意間來了一段育兒大討論,兩個大男人趙傳和康震老師都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育兒故事,詮釋了我們什麼是“父愛如山”。他們的育兒經非常好,值得我們大家分享學習。其中康震老師的育兒經在前一篇文章裏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這裏就寫趙傳老師的了。

傳老師說,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陪伴。爲了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他放下了工作,離開舞臺整整十年。他說,音樂什麼時候開始都行,都不會晚,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其實道理我們都懂。誰不想天天都可以回家陪着家人孩子呢?可是要生活呀,要撐起整個家呀!而且都想給孩子一個好一點的生活環境,可以衣食無憂,可以安習。所以只能在外打拼了。就像那個段子說的,“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

可是還是有人能放棄外面的一切,回家帶孩子,回家創業的。就像該期節目最後一首歌《稻香豐年》的經典傳唱人一樣,她就是放棄了外面的工作,回到家裏陪伴孩子的。她回到家鄉後,教村裏的兒童唱侗族的山歌,開商店給孩子們做家鄉傳統美食,做傳統的刺繡馬尾繡等等。在她的帶領下,有一羣人都回了家鄉發展,找到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趙傳的老師說,他的三個女兒,他讓他們學鋼琴,孩子們去學鋼琴是因爲他們聽了父母的話。他們沒有問爲什麼,什麼目的,也沒有說學習的目的。有人說他做得很好,因爲現在很多教育是有目的的,甚至是功利的。爲什麼要上學?爲什麼要努力學習?我想長大後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好收入,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帶着目的性學習有錯嗎?我認爲沒錯,而且學習一定要有目的性。比如說我們會問孩子,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這個理想,是不是就是目的呢?如果沒有目的性,沒有目標,哪有動力?哪能堅持?沒有目標,又哪有方向?不是跟無頭蒼蠅一樣嗎?

就像趙傳老師說的,孩子學習也會遇到瓶頸,也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然後他就會對孩子說,等她學好了鋼琴,就可以給爸爸演奏,可以跟爸爸同臺演出呀。孩子一聽可以跟爸爸同臺演出,馬上來了勁,認真地練習鋼琴去了。後來在2009年的時候,他也讓他女兒給他伴奏《一隻小小鳥》了。

所以說,教育孩子,不是說不要帶有目的性。相反,沒目的是絕對學不下去的。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是不需要家長說好處的,他自己想學,是因爲他覺得學好了會很棒,很厲害,在同伴面前會很了不起。也就是說,他不是沒有目的性,他自己已經有了目的性。如果是他不感興趣的東西,那肯定是他不知道那樣東西有什麼好處了。

所以學習一定是有目的的,大家說呢?

#經典詠流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