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易科技訊 11月18日消息,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平臺將繼續發揮“拼農貨”模式優勢,推動國內更多產區農貨上行,培養孵化500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供應鏈品牌。”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平臺將持續加強與農業農村部及涉農高校合作,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產品供應短鏈化、農產品出村進城等一系列工程。

網易科技訊 11月18日消息,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平臺將繼續發揮“拼農貨”模式優勢,推動國內更多產區農貨上行,培養孵化500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供應鏈品牌。

拼多多:讓更多農貨上網 將孵化500個農產品品牌

“作爲國內最大的農貨上行平臺,拼多多將持續通過創新的流通模式,幫助國內小農戶直連消費大市場,這也是平臺應盡的社會責任。”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平臺將持續加強與農業農村部及涉農高校合作,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產品供應短鏈化、農產品出村進城等一系列工程。

成立4年以來,拼多多通過“拼農貨”模式,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流通模式。2018年,平臺推動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額達653億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1200億元。這其中,大量產區農貨通過拼多多擴大流通半徑,由小衆作物成爲“網紅”產品。如雪蓮果、百香果、小黃姜等一大批農產品,成爲銷量突破100萬單的“冠軍農貨”。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認爲,目前行業的農產品網絡零售供應鏈體系已趨於穩定,產業分工呈現專業化、垂直化,下一步行業的重點方向,是探索農產品的貨品分層和價值分層。

他表示,目前除極少數頭部農業企業已建立起品牌外,消費者對於大多數農產品的判斷依據還是很少,品牌化概念仍有待加強,“比如山東煙臺蘋果很有名,但它是個地理概念,非商品品牌。可能只有少數人,或者農業供應鏈公司才知道,煙臺某幾個村的蘋果質量最好、最穩定。”

“農業流通模式創新的核心,是將農貨從產品變商品,從地理名稱變商業品牌,進而孵化出一批品牌化的頭部農產品,滿足各個消費羣體的多元化需求。” 冬棗表示,拼多多將通過上述舉措,幫助國內更多產區探索農產品貨源分層、農產品價值分層,將農貨進行更有效率分發。(一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