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IPO在經歷了一週的短暫核發之後,本週五晚間再度迎來了2家企業獲得IPO批文的一幕,同時,IPO預先披露欄目在週五晚間也進行了更新,也是本週唯一 一次更新,數量而言更是創下了近月來單週更新的最低數量。對於市場而言,有利於減緩IPO堰塞湖繼續高速堆積的壓力,畢竟從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11月8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274家,其中已過會33家,未過會24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26家,中止審查企業15家。

具體來看,本次的IPO預先披露欄目更新一共涉及4家企業,分別涉及: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海灣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嘉曼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海灣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曾經在2015年開啓衝刺IPO,並在去年被終止審查,如今是再來一次衝刺A股IPO,重新進行了IPO預先披露工作。

海灣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海灣環境,是一家主營是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企業,專注於爲中國能源石化企業和工業企業提供工業VOCs(揮發性有機物)、油氣回收、鍋爐低氮燃燒和PM2.5污染治理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化集團、中海油等大型央企。

就本次披露的IPO預先披露報告書中的財務數據而言,在過去的三年半(2015-2017年、2018年上半年)裏面,海灣環境分別實現了營業收入約3.10億元、3.36億元、4.09億元、2.70億元,期間對應淨利潤數據分別爲約2376.21萬元、2349.72萬元、3137.34萬元、2450.09萬元。可以發現最近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提速明顯,不過從另一項數據來看,可以發現公司同期應收賬款出現暴增,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已經達到3.89億元,已經比2016年的2.68億元和2017年也約2.68億元大幅增長不少,佔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的144.21%,而衆所周知,應收賬款在財務調節中影響頗大且容易出現壞賬,這也將是海灣環境財務報告中的一大隱憂。

海灣環境本次由李大霄爲首經濟經濟學家的英大證券承保,擬在A股深交所中小板發行4327萬股,融資募資約1.19億元發展國家環境環保VOCs工程技術中心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募資額可謂相當迷你,也較其上一次衝刺IPO被終止審查時張口要募資的約4.80億元大幅縮水,有利於最終成功獲得IPO放行。當然,企業完成IPO上市後,再發動大規模的再融資也並不鮮見,先擠進去A股多的是融資的機會,該企業這是以退爲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