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海軍歷史已經從“鉅艦大炮”主義過渡到海洋制空權爭奪時代。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王者,而新王登基總是伴隨着老王的退位。作爲上一個時代的王者——戰列艦至今還給我們留下許多迷惑等待解開。


作爲許多海軍軍迷口中的“恐龍”,戰列艦確實名副其實擔得起這個名頭。如果說航母是恐龍中的腕龍或者樑龍,那戰列艦就是武裝到牙齒的霸王龍。畢竟就單艦戰鬥力來說,戰列艦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就拿戰列艦之王大和號來說,它460mm主炮一發穿甲彈就能擊沉一艘5000噸排水量的軍艦!戰力非常恐怖就好比重量級拳王一拳就能KO對手一般。


和陸地裝備用重量來衡量一款裝備不同,海軍往往用排水量來衡量一款艦船夠不夠重量級。21世紀的今天,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在10-11萬噸左右。阿利伯克驅逐艦排水量在9000噸左右。而戰列艦呢?戰列艦之王大和號排水量超過了7萬噸!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俄羅斯常規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排水量也不過6.5萬噸左右,大和號排水量比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還高!可見戰列艦之大。


拋開大和號不談,二戰時期的戰列艦普遍都在5萬噸左右。基本和一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差不多。但戰鬥力戰列艦遠超中型航母。


縱觀整個二戰時期(也是戰列艦的巔峯時期),這個階段戰列艦主炮口徑普遍都在400mm以上,主炮數量都在10門以上,主炮射程都在40公里上下。在當時戰列艦主炮一次齊射的威力可以讓天都爲之變色。當時戰列艦主炮發射主炮附近不能站人,因爲有人站在附近一旦主炮發射人輕則鎮暈重則直接震死。可見其威力之巨大。


除了主炮之外,戰列艦之所以戰力恐怖,還和它裝備幾十門副炮有關,戰列艦上的副炮口徑都在152mm以上,殺傷力基本和巡洋艦持平。加之射速非常快,戰列艦副炮也能摧毀逼近的地方巡洋艦和驅逐艦。所以當戰列艦全艦開火的時候,它就是海上移動堡壘。


靠着超級火炮,戰列艦在王者的位置上一坐就是3個世紀。但正所謂天下沒有不倒的王牌,戰列艦最終還是敗給了時代。而戰列艦巔峯之作——大和號也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靈活和超視距攻擊方式取代了火炮。一個新的時代隨着飛機的隆隆聲已經來臨。


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新澤西號、威斯康星和密蘇里三艘戰列艦接受了改裝。1991年海灣戰爭,三艘改裝戰列艦開赴波斯灣,而這場局部戰爭也是戰列艦退出戰爭舞臺前最後的表演。隨着三艘戰列艦406mm主炮轟炸了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南部的陣地,三艘戰列艦也結束了自己的使命。戰後三艘戰列艦相繼退役,屬於戰列艦的時代徹底告別。

原創首發,未經轉載授權將追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