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元素來自北影廠1952年電影《龍鬚溝》的蘇聯海報。

答案:A/B/C/D

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了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同年的10月1日改名爲北京電影製片廠。

早期以拍攝紀錄片爲主,1956年,拍攝紀錄片的部門分出,北影廠成了拍攝故事片的專業廠。而文學名著改編,在此後成爲它的強項和優勢。1949-1999年,北影廠共創作故事片400多部。其中改編自文學名著和當時有名的小說、話劇、報告文學等作品的影片就超過200部(數據來源《北影廠文學名著改編成就概評》,作者王陶瑞)。

1956年,北影廠誕生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祝福》。這個故事在中國耳熟能詳,電影讓我們對魯迅的描寫有了畫面。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印證了那個時代喫人的封建禮教。

接下來,茅盾的《林家鋪子》、柔石的《早春二月》等紛紛出爐,優秀的文學作品被搬上大銀幕,但文革中斷了這種創新。文革後,北影廠迎來新一波改編潮流。既有沈從文的《邊城》這樣新中國成立前的作品改編,也有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樣的現代作品改編,還有《紅樓夢》這樣的古典文學作品改編,名著改編大廠名不虛傳。

1999年,建廠50週年之際,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原中影公司、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等8家單位合併組建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撰文 吳龍珍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