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人給的情報是:日軍在緬北的主力第18師團、第56師團此刻正在掃蕩怒江以西的中國遠征軍,胡康河谷只有少量日軍防守,而大龍河以西甚至只有一個小隊的日軍和少數緬甸僞軍駐守。崑崙關丟失沒幾天,日軍調來第18師團和近衛師團一部給第5師團撐場子,三支精銳部隊合體,戰力爆表,日軍輕鬆收復崑崙關並擊潰了第四戰區的25個師,中國軍隊損失近10萬人。

01

很多對抗戰感興趣的朋友都想了解緬北會戰。很多朋友看了緬北會戰的資料仍理不清脈絡。

爲何?

不管是盟軍還是日軍,部隊番號太多,容易讓人混淆。再有就是對緬北地圖無感,對奇怪的地名感到懵逼。部隊番號一變再變,戰鬥地點一轉再轉,不出三百字人就被繞暈了。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緬北滇西會戰示意圖(部分地名翻譯與本文有所區別)

所以,今天舉個遊戲通關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緬北會戰。

■遊戲名稱:緬北會戰

■環境設定:熱帶叢林,山地平原,多雨水洪澇

■背景音樂:新1軍軍歌

■遊戲玩家:

【前期】Play1新38師&Play2新22師

【後期】Play1新1軍&Play2新6軍

■友軍設置:美軍第5307支隊和英軍空降兵團

■基地:印度雷多

■敵人設置:

第18師團、第56師團、第33師團、 第53師團以及之後的第2師團、第49師團一部

■關卡設置:

第一關

於邦之前的戰鬥

第二關

於邦之戰

第三關

達羅-太白加之戰

第四關

孟關-瓦魯班之戰

第五關

孟拱河谷之戰

第六關

密支那之戰

第七關

八莫之戰

第八關

南坎之戰

第九關

新維之戰

第十關

臘戍之戰

■大BOSS:

河邊正三(日軍緬甸方面軍總司令)

本多政材(日軍第33軍司令官)

田中新一(日軍第18師團長)

■遊戲任務:

消滅緬北日軍,佔領以上地區,打通中印公路。

Good Luck!

02

遊戲的基本信息大家都知道了,接下來我們來說具體遊戲過程。

雷多,是位於印緬邊界印度一側的小鎮,是印度通往緬甸、東南亞以及中國的必經之路。史迪威將雷多定爲中印公路的起點和反攻緬北的前哨基地。

幾千年以來,作爲兩大相鄰的文明古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少得可憐(除了佛教),正是因爲彼此之間知之甚少,所以中國人看不懂三哥神一樣的開掛技能,三哥也不理解各式各樣的中國特色。

印度文明爲什麼和中華文明各玩各的呢?因爲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橫在那裏。

所以,就中印公路(又叫史迪威公路)而言,現在不是修築,而是開闢。

打通中印公路,最省時省力的路線是通過緬北,連接中國雲南。

1942年底,中印公路正式動工。參加修路的大軍包括美軍兩個工兵團又兩個工兵營、中國兩個工兵營以及英國人組織的印度、尼泊爾、西藏等地的勞工。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中印公路通車時的場景

印度到緬甸的路並非一馬平川,恰恰相反,印緬邊境上橫亙着一條大山脈——那加山脈,翻過那加山脈,就進入了胡康河谷,即著名的野人山一帶。

胡康河谷,緬語意思爲「魔鬼居住的地方」,胡康河谷由達羅盆地新平洋盆地組成,谷內有大龍、塔奈、大宛、大洛四條大河和無數溪流縱橫交錯流經其間,奔騰咆哮,流速甚急。一到雨季,山洪暴發,整個河谷一片澤國。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兩岸都是羣山峻嶺,山勢陡峭,谷內遍佈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面泥濘溼熱,瘴氣瀰漫,毒蟲孳生,正常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生存。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恐怖的緬北叢林

一年多以前,杜聿明率領敗退的中國遠征軍穿越這片地時,全軍差點交待在這裏,大部分犧牲的將士沒有死在日軍的槍下,而是死在了螞蝗、蚊子、螞蟻的嘴下。

在這個與世隔絕了千百萬年的綠色魔窟裏,螞蟥、蚊子、螞蟻經過N+1次升級,都進化成了超級加強版:螞蟥玩起了狼羣戰術,蚊子個大賽蜜蜂,螞蟻愛喫甜食,更愛喫人肉。

最可怕的不是蛇蟲鼠蟻本身,而是它們身上所攜帶的各種細菌和病毒。遠征軍本來缺醫少藥,更何況這些蛇蟲鼠蟻被隔絕在文明世界之外,其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都是獨家祕方,人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免疫力。

於是,破傷風、瘧疾、迴歸熱等病隨之而來,並大肆流行,死亡接踵而至,屍骨遍地。能活着走出來的人,都是絕對的精華!

現在,工兵部隊和中國駐印軍將重新踏過這片地區。

與當年滇西20萬同胞純手工修築滇緬公路不同,這次美軍主導的中印公路項目採用的是機械化施工。機械化的效率是人工的N倍,但是在緬北叢林裏,機械化也腎虧了。

環境太過惡劣,工兵部隊盡最大的努力,一天也只能修1~2英里,如果老天不給面子,一場暴雨,山洪暴發,沖毀路面,抱歉,只能返工。

不能左右天氣,可以左右心情?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按照正常的工程進度,中印公路預計在1943年底可以進入胡康河谷,然而,胡康河谷是日軍的地盤,想要愉快的修路,必須殲滅胡康河谷的日軍。

因此,中國駐印軍必須在1943年年底前佔領胡康河谷,除去行軍和作戰的時間,中國駐印軍必須在雨季結束後的10月立即出兵。

1943年10月,擔任先鋒的新38師112團離開雷多,向胡康河谷挺進,拉開了緬北會戰的序幕。

03

於邦之前的戰鬥

112團作爲先遣部隊,其任務是向胡康河谷內搜索前進,佔領內大龍河以西的日軍據點。

由於史迪威此時在中國與蔣介石協商對日作戰問題,所以指揮此次作戰的是中國駐印軍參謀長柏特諾

前面我們說過,緬北會戰,美國人管武器和裝備,英國管情報和運輸。

英國人給的情報是:日軍在緬北的主力第18師團、第56師團此刻正在掃蕩怒江以西的中國遠征軍,胡康河谷只有少量日軍防守,而大龍河以西甚至只有一個小隊的日軍和少數緬甸僞軍駐守。

柏特諾聽罷大喜,命令112團留下重裝備,輕裝簡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大龍河以西,乾淨利落的消滅敵人。

而112團在出發之前,已經派偵察部隊前往大龍河以西摸過情況,與英國人的情報不同,112團偵查的情報是:大龍河以西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日軍部隊遠不止一個小隊,且還配備重武器。

很顯然,根據己方情報,112團如果輕裝奔襲,不僅很難拿下據點,還很可能被日軍包圍。

那時候,孤軍深入的112團將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要知道,從雷多到大龍河以西雖然只有200多公里,但是這兩百多公里全是崎嶇的叢林,沒有十天半個月援軍是趕不到的。

中國人的情報和英國人的情報有出入,柏特諾會選擇相信誰呢?

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是相信英國人了。

情報官出身的柏特諾秀了一把自己的專業水平,他分析:雨季剛過,胡康河谷就像一個巨大的爛泥塘,公路都沖毀了,日軍在這段時間內根本沒法將大部隊運輸到胡康河谷,所以,大龍河以西不可能有大量日軍。

儘管孫立人和112團團長陳鳴人力爭,但是柏特諾堅持己見,要求112團服從命令。不得已,112團只得留下重裝備,輕裝向大龍河以西挺進。

柏特諾的命令:112團一分爲三,兵分三路掃蕩大龍河以西的日軍。

孫立人覺得這是在作死:日軍力量不弱,112如果分散兵力,很容易被日軍分割包圍,一口一口的喫掉。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於邦之戰示意圖

所以,孫立人和陳鳴人暗中更改了作戰命令,把三路進攻改成了一路進攻,兩路策應,即2營負責進攻大龍河西岸的於邦,3營進攻達羅盆地北邊的制高點,負責側應第2營,同時防止日軍回包圍2營,團部和1營佔領新平洋,負責總策應。

10月31日,3營到達了達羅盆地北邊的制高點,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3營全殲日軍,佔領了高地。隨後,他們開始修築工事,準備阻擊日軍增援於邦。

10月29日,團部和1營全殲駐防日軍,佔領了戰略要地新平洋。新平洋是胡康河谷內的一小塊平原,此後中國駐印軍在這裏建立了物資補給基地,相當於將反攻緬北的前哨基地搬到了這裏。

3營和1營的任務是側應,所以他們遇見的都是日軍小股部隊,作戰很順利。與此相反,負責主攻的2營在於邦遇到了硬骨頭。

於邦,是大龍河以西的一個地名,只有兩三戶人家,所以連村子都算不上。於邦緊鄰大龍河渡口,戰略位置很重要。

2營5連搜索前進到於邦附近時,在叢林中遭到了日軍的伏擊。

伏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心理素質太差!

突然遭遇伏擊,5連並不驚慌,而是立即臥倒隱蔽,並猛烈還擊。

60迫擊炮輕易打掉了日軍92式重機槍,輕重機槍很快壓制了日軍火力。

接下來的事,就是衝鋒了。

衝鋒,是鬼子的拿手好戲,也是鬼子最響亮的品牌:指揮官把武士刀一揮,同時氣沉丹田大吼一聲,鬼子兵則哇啦哇啦的跳出來,在指揮官的帶領下端着刺刀向前衝。

當5連向日軍發起衝鋒時,日軍一時很難能適應,因爲根據以往經驗,一直都是日軍被中國軍隊伏擊,然後日軍衝鋒,中國軍隊一鬨而散。

這次劇本完全反了,日本人成了被衝鋒的對象,這不是砸牌子嗎?

鬼子怒了,端着刺刀就向5連迎來,想一個回合KO中國軍隊。

江湖上都知道,日軍拼刺技術是NO.1,當年在諾門坎張鼓峯的戰鬥中,一個不到1米6的鬼子兵可以挑翻幾個人高馬大的毛子兵,戰績太過逆天,一時轟動武林。

但是戰爭這東西,沒啥規矩,只要能弄死對方,無所不用其極。

拼刺刀你是NO.1,那就不和你比拼刺,可以比比坦克、飛機、火炮,誰也沒規定打仗必須拼刺刀啊。

結果,大家都知道。毛子很豪很粗暴,鬼子瞬間被強暴,皇軍也不過爾爾。

喫了經驗的虧,還迷信經驗,這就是作死!

衝鋒和刺刀很配嗎?

不配!

衝鋒時,衝鋒槍和手榴彈更配。

漏網之魚,用卡賓槍和手槍點死。

十步一殺,日軍還沒衝到跟前,就被突突了!

伏擊5連的兩個日軍小隊基本被滅,武士道精神在火力面前被虐成了渣。

5連乘勝追擊,決定一鼓作氣拿下於邦,但是這次他們失算了。

日軍在於邦構築了防禦工事,並配備了重武器,守衛於邦的日軍數量是5連的幾倍。

攻堅失利的5連不得不撤退,並請求支援。此時,他們已得知防守於邦的是日軍第18師團56聯隊第2大隊的一部,兵力在500人以上,並配有炮兵。

敵人正式亮相——日軍第18師團

04

在之前的抗戰系列中我們說過,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師團是仙台第2師團和熊本第6師團,至於傳說的中最猛的近衛師團,因爲沒有單獨秀一把的機會,所以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猛。

估計也猛不到哪去,再猛的部隊,一旦被特殊對待,嬌生慣養,其戰鬥力就會下滑。

第2師團和第6師團雖然被公認爲是最猛的部隊,但是在中國人的眼裏,第2師團的存在感很差,除了九一八橫掃東北,幾乎沒聽過它的其他輝煌戰績,而且,拿下東北也不能說明什麼,畢竟張學良同志沒有還手嘛。

第6師團確實很猛,但是人們記住它不是因爲它打仗猛,而是因爲它殺人猛——在南京搞了個大屠殺。

最強的部隊打得並不出彩,日軍中打得最出彩的是第5師團第18師團,這也是日軍中兩支出鏡率最高的部隊,可以說打遍天南海北。

當年板垣徵四郎率領第5師團入侵山西,一路所向披靡,幾乎以一個師團之力,把閻錫山第二戰區攪的天翻地覆,贏得了太原會戰。隨後第5師團一部又趕到上海蔘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

1937年這一年,第5師團陸續擊潰了中國30幾個師,KPI在所有日軍師團中最牛逼,一時風頭無兩,第5師團也由此被稱爲「鋼軍」

此後,第5師團參加過徐州會戰桂南會戰。在桂南會戰中,第5師團又是以一己之力,獨戰第四戰區十幾個師,其中還包括國軍精銳的第5軍

雙方圍繞崑崙關展開激戰,最終中國軍隊擊敗第5師團,佔領崑崙關。

鐵血崑崙關,國軍慘勝,但是整個桂南會戰,國軍慘敗,原因就在於後來日軍第18師團的到來。

崑崙關丟失沒幾天,日軍調來第18師團和近衛師團一部給第5師團撐場子,三支精銳部隊合體,戰力爆表,日軍輕鬆收復崑崙關並擊潰了第四戰區的25個師,中國軍隊損失近10萬人。

在此之前,第18師團還參與過金山衛登陸入侵廣州灣,金山衛登陸成功,使得淞滬戰區的局勢急轉直下——幾十萬中國軍隊後路有被切斷的危險。而入侵廣州灣,則意味着中國華南最大港口淪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遭受重創,外援逐漸斷絕。

第18師團代號「菊」,其士兵來自盛產精兵猛將的北九州,該地貧窮落後,民風彪悍,人多好勇鬥狠,打仗異常勇猛頑強。所以,雖然第18師團只是乙種師團,但是,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甲種師團。

值得一提的是,第18師團在招兵時吸收了很多礦工,所以第18師團修築防禦工事的水平在日軍中也是首屈一指。

桂南會戰之後,第18師團進駐越南,並在越南接受了專門的叢林作戰訓練,爲日後入侵東南亞做準備。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山下奉文奉命指揮近衛師團、第5師團、第18師團三個師團進攻東南亞,近衛師團太金貴,而且戰鬥力值得懷疑,所以山下將近衛師團留在泰國,只用了第5師團和第18師團。

兩個多月之中,第5師團和第18師團橫掃馬來半島,攻下戰略要地新加坡,一舉俘獲了十萬盟軍,震驚世界。在此期間,作爲步兵的第18師團後來居上,彪悍的戰績超越了機械化的第5師團。

因此,山下奉文被稱爲「馬來之虎」,第18師團則被稱爲「叢林之王」

之後,第18師團又參加了緬甸戰役。甫到緬甸,第18師團就釋放出了強大的氣場——大大的鼓舞了正在緬甸苦戰的其他日軍,也深深的震懾了中國遠征軍。

很快,第18師團在正面成功吸引住了遠征軍第5軍,然後第56師團迂迴包抄,截斷了中國遠征軍的退路,緬甸形勢爲之一變!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第18師團不是普通的日軍師團,而是日軍中的王牌部隊,尤其擅長叢林作戰。

05

讓我們回到上面那個問題中:爲什麼情報上說第18師團在掃蕩滇西,而事實上第18師團轉移到了胡康河谷一帶呢?

很簡單,掃蕩滇西的只是18師團的一部分。

爲了避免被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夾擊,第18師團抽調了114聯隊、55聯隊的一個大隊以及炮兵聯隊一部配合第56師團掃蕩怒江以西,成功的摧毀了中國遠征軍的游擊區

解除了東邊的威脅後,日軍開始關注西面。而與此同時,日軍情報部門也發現中國駐印軍異常活躍,判斷出中國駐印軍很可能在雨季後會有大動作。所以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做了準備,向胡康河谷派了重兵。

面對昔日的手下敗將,田中新一對中國駐印軍一如既往的鄙視。他此次向胡康河谷增兵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把中國駐印軍阻擋在胡康河谷,而是想穿過胡康河谷,摧毀中國駐印軍的基地,徹底解除威脅。

如美國人柏特諾所說,雨季沖毀了公路,日軍如何行軍呢?

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胡康河谷沒有路,中國遠征軍當年是如何走出去的?

同理,即使胡康河谷沒有路,日軍也能進來。多喫點苦而已!

日本這個民族也是超級能喫苦的民族,日軍也不是沒有公路就不會行軍的美國大兵。只要對自己狠點,沒有趟不過去的地方。

在柏特諾按美國人的思維意淫時,日本人趕着騾馬在胡康河谷的叢林中悄然前行,這就是日軍人數突然倍增的原因。

讓我們回到戰場。

2營5連攻擊於邦受挫,只得暫時撤退並呼叫援軍。很快,2營其他各部趕來,加入了攻堅戰。他們以密集的迫擊炮火和強大的輕重機槍火力突破了日軍的外圍防線,迫使日軍退往主陣地。

主陣地修築了堅固的野戰防禦工事,2營沒有攜帶重武器,無法攻堅,多次強攻未果後,不得不停止進攻。

此時,負責牽制的的1營也正在趕來支援的路上。

炮兵短期內是趕不來了,想要摧毀日軍的防禦陣地,還可以依靠空軍。於是,陳鳴人強烈要求美軍派空軍協助,轟炸於邦日軍主陣地。

美軍轟戰機來了,然並卵。於邦不僅沒有攻下,2營反而使自己陷入了險境。

美軍轟炸機爲什麼沒起到作用?於邦戰役劇情爲何反轉?

下篇分解!

——

相關閱讀:

緬北反攻戰一:中美英三國戰前的佈局

緬北反攻戰二:蘭姆伽打造天下一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