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立佳

編輯 | 趙文

英國王室歷經了11個王朝,41位國王和女王,成爲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王室之一。英國的歷史文化深深地浸潤在英國皇室的更迭、英國王朝的千年演變中,瞭解英國皇室的歷史對了解英國甚至歐洲的歷史文化都很重要,因爲英國皇室和王朝與歐洲其他的王室都是血脈相連,恩恩怨怨糾纏交織在一起,聯姻和爭奪王位都與這些王朝間割捨不掉的關係密切相關。

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英倫三島上蘇格蘭王國、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的王室。但其統治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天主教背景,導致新教徒爲主的英格蘭民衆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英倫三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令英國最早成爲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有人說斯圖亞特王朝是英國曆史上最不成功的王朝,這種說法顯然有失公允,畢竟它是第一個統治英倫三島的王朝,或許是因爲它恰好排在號稱最輝煌、逸事最喜聞樂見的都鐸王朝之後,所以看上去頗爲平淡,也有可能是因爲在它手上丟掉了君主專制的權力,但事實是斯圖亞特王朝結束的1714年,英國儼然已是歐洲列強之一,經濟社會科學等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後來英國本土版圖基本由斯圖亞特王朝奠定。

斯圖亞特王徽

早在14世紀之初,斯圖亞特家族就開始統治蘇格蘭,但還是得時刻面對來自英格蘭的威脅,他們常常支持蘇格蘭內部勢力進行推翻斯圖亞特王室的叛亂。從島內叛亂到邊境安危,斯圖亞特家族一邊鞏固政權,一邊伺機與英格蘭周旋。英格蘭玫瑰戰爭期間,斯圖亞特王室都有支持好幾個王位爭奪者,增加了英格蘭的混亂程度。當然了,這一時期蘇格蘭內部也是叛亂不斷,斯圖亞特家族第五任君主詹姆斯三世在平息貴族反叛的戰爭中戰死。

與都鐸王朝聯姻的詹姆士四世

當英格蘭進入都鐸王朝時期,王朝奠基人亨利七世強調與鄰邦友好相處,將自己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嫁給了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完成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聯姻。斯圖亞特家族的後人,從此擁有了英國王室的血統,這爲斯圖亞特王朝日後統一不列顛,打下了伏筆。

伊麗莎白一世

都鐸王朝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嫁,關於她的王位歸屬成了全國關注的問題。經過慎重思考,伊麗莎白決定將王位傳給表侄孫詹姆斯,即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斯六世。

童年時的詹姆斯

詹姆斯六世的母親是蘇格蘭的瑪麗女王(不是英格蘭的瑪麗一世)——瑪麗·斯圖亞特。當時瑪麗被貴族驅逐,被迫簽訂退位文書,把王位讓給了只有一歲的兒子詹姆斯,流亡英格蘭。蘇格蘭的實際政權由幾大家族掌控。1583年,詹姆斯六世正式親政,4年之後迎娶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女兒安妮公主。

蘇格蘭的瑪麗女王

160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去世前選定詹姆斯六世爲王位繼承人,36歲的詹姆斯即位爲英格蘭國王,自封爲大不列顛王國,同時改稱英格蘭詹姆斯一世,斯圖亞特家族入主英國,從此英國步入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畫像

詹姆斯一世受過良好的教育,還曾經自詡爲哲學家,他認爲“君權神授”,王權高於法律、不受法律制約,並將國王比作上帝。而且他並不瞭解英格蘭政治和法律傳統,也不瞭解英格蘭的議會功能和性質,更看不起議會下院。

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之下,詹姆斯一世的統治政策屢屢同議會發生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在他當政的20餘年的時間裏,若非財政緊張,他決不召開議,每次同議會發生衝突時也沒有尋求到一條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妥協路徑,只是在矛盾尖銳時解散議會避免矛盾爆發。在解散議會後,詹姆斯一世開始實行獨斷專行的專制獨裁統治,而在議會看來,國王獨裁統治是難以接受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因爲國王破壞了英格蘭現存法律和古老的傳統習俗。雖然這種矛盾在詹姆斯時期沒有爆發出來,但卻爲他的繼承人時期的統治造成致命的威脅。

詹姆士一世去世後,次子查理繼位(兄長亨利於1612年去世後被立爲王儲),史稱查理一世。繼位後,迎娶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世的妹妹瑪利亞爲王后。也正是查理一世統治英格蘭期間,英國爆發了內戰——世界史上影響深遠的資產階級革命。

查理一世畫像

查理一世政治態度同他的父親一樣:崇尚“君權神授”和專制王權,與議會的衝突在所難免。他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開議會,原因是財政喫緊,皇室急需現金支持。然而議會進行並不順利,議會仍然拒絕給他關稅特權,這一決議直接導致議會和國王勢不兩立。怒不可遏的查理一世就勢解散議會,並且不顧議會的決議而強行向民衆徵稅。

從此查理一世和議會紛爭不斷,而且下令逮捕了議會的主要人物。查理一世的暴虐行徑激起了民憤,倫敦市民衝向街頭,整個倫敦失去了控制。查理一世被迫逃離倫敦,集結保王派力量尋機反擊。1645年,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爲正副司令的新模範軍勢不可擋,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擊查理一世岌岌可危的王位。

然而查理一世執迷不悟,他與蘇格蘭結盟,並逃到了懷特島郡,這種行爲徹底激怒了國會,從而導致了第二次英國內戰(1648年-1649年)。查理一世再次被擊敗,隨後他被捕,並在不久後以叛國罪被推上斷頭臺,成爲英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處死的國王,時年49歲。

查理一世被處死

查理一世熱愛藝術,對於收藏有着狂熱的愛好,他被處死後,他精心收藏的藝術珍品也散落於世界各地——爲了償還戰爭欠下的債務,它們都被低價出售,從此開始不斷被轉賣的命運。

隨着查理一世的死亡,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英格蘭成立了共和國,名爲英格蘭聯邦,但實際上,克倫威爾自己成爲了軍事獨裁者,這讓英國的議會難以忍受,當克倫威爾死後,議會與王室的支持者聯手促成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

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長子,查理一世被處決後,他便矢志恢復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1650年,查理被加冕爲蘇格蘭國王,次年夏率軍長驅英格蘭,準備奪回失去的王位,卻被克倫威爾擊敗,被迫流亡國外。

查理二世畫像

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他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國政壇混亂,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國。1661年4月,查理二世即位爲不列顛國王。

1661年,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之女凱瑟琳結婚,得到了80萬英鎊的陪嫁和丹吉爾和孟買。爲感謝避難期間法國的慷慨幫助,他將戰略意義極大港口城市敦刻爾克以40萬英鎊賣給了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兩百多年之後,這個城市因二戰中的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

查理二世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他爲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公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臨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爲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陰謀案”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簽署國會制定的“人權保護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查理二世雕像

查理二世個性活力四射並奉行享樂主義,也被稱爲“歡樂君主”“快活王”。他是個極其機警的政治家,在充滿教派衝突的危機時候仍能操縱大局,牢牢地控制着政府,終於在政局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死去。查理二世並沒有後嗣,雖然他與衆多情婦至少生了14個私生子,但他們都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查理二世只能將王位傳給弟弟詹姆斯,但他斷言王位在詹姆斯手中“不會超過四年”,結果真的不幸被他言中了,真是知弟莫如兄啊!

詹姆斯二世是查理一世的次子,查理二世弟弟。他公然宣稱自己篤信天主教,而且對清教徒大加迫害,這加劇了王室和民衆之間的對立程度。

詹姆斯二世畫像

1685年6月,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斯公爵和蘇格蘭的阿蓋爾公爵叛亂,詹姆斯二世用殘酷的手段鎮壓了這次叛亂,平叛時他任用了許多天主教徒作爲軍官,這引發了議會的非議,他乾脆將國會休會並且沒再召開。

三年後,詹姆斯二世的長子出生,人們強烈地感到王位落入天主教徒手中的威脅,全國上下惶恐不安,似乎英國又要被捲入一場新的爭奪王位的腥風血雨之中。爲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英國國會議員發動政變,擁戴詹姆斯二世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公主爲女王,並出面邀請瑪麗公主的丈夫、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以保障新教不受侵犯。

瑪麗二世畫像

1689 年初,英國議會上下兩院舉行特別會議,邀請威廉和瑪麗共同執掌英國政權,同時向後者提出一項“ 權利宣言”,這項宣言在1689年12月召開的議會中被正式定爲法案,即《權利法案》。威廉和瑪麗接受議會上述要求,繼承英國王位,被稱爲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這就是英國曆史上的“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頒佈也標誌着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政體,這是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具有現代性質的憲政國家。

威廉三世畫像

即位後,威廉三世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法戰爭方面,國內事務大多由瑪麗執掌。作爲國教教主和國內事務的主要裁決者,瑪麗二世以勤於政務和強大果決著稱,在政壇中非常積極活躍,並深受國民的愛戴。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由於瑪麗和威廉一直沒有子嗣(沒有子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瑪麗是英國史上唯一的同性戀女王),所以議會規定,一旦夫婦二人駕崩,王位將由瑪麗的妹妹安妮繼承。1694年,瑪麗二世死於天花,年僅32歲,王位遂由丈夫威廉獨享。8年後,威廉三世也病故,王位按照約定,由安妮公主繼承。

議會上議院

安妮是詹姆斯二世的次女,瑪麗二世女王的胞妹。1683年,18歲的安妮公主嫁給了丹麥王子喬治,婚後兩人非常恩愛,共育有17個子女,可惜個個都是“短命鬼”,沒有一人活到成年,這實在是安妮公主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安妮女王畫像

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安妮按照約定登基,成爲英國史上第五位女王。接連的喪子之痛讓安妮鬱鬱寡歡,很早就患上了痛風,加之身體過於肥胖,行動非常不便,行動時需要乘坐輪椅或者拖車。糟糕的身體狀況,對女王的施政能力來講,無疑是種難以克服的牽制。

安妮女王任內建樹頗多,她能夠根據政治氣候的變化順勢而爲,先是主張建立一個多黨派聯合的政府,繼而支持一個溫和的輝格黨內閣,然後又勉強接受一個清一色的輝格黨班子,最後則批准託利黨組閣。正是在安妮女王的治下,君主立憲政體才獲得快速發展,英國的議會選舉和政黨競爭才第一次真正具有重要意義。

安妮女王在位期間,對外,和法國之間發動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並佔領西班牙軍事要地直布羅陀,從而控制了從地中海到大西洋的海上貿易。對內,實現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合併,奠定後來大英帝國的基礎。從其施政情況來看,安妮作爲女王的成績,完全符合有爲之君的標準。

1709年,隨着丈夫喬治的病故,安妮女王身體每況愈下,再無力從悲傷中恢復過來。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時年49歲。女王並沒有後嗣,王位傳給斯圖亞特家的遠親漢諾威喬治一世。斯圖亞特王朝至此正式結束,代之而起的則是漢諾威王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