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於其他傳統電視廠商和純粹的互聯網品牌,海信放棄了低端的市場,轉而開闢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並專注55英寸以上的大屏領域。在互聯網電視市場已經被小米和樂視等品牌率先攻佔的情況下,高喊着“市場還需要一個新品牌”的微鯨毅然進入了這個行業,且發展勢頭很猛。

2016年的電視行業非常熱鬧。一方面,傳統電視廠商在OLED與量子點之間爭得面紅耳赤,另一方面,互聯網廠商在硬件補貼與內容收費上刀劍相向。液晶面板價格的波動在去年也格外激烈,給整體增量不增收的市場帶來了更多變數。未來電視行業的方向在哪裏?

“互聯網派”的明爭暗鬥

近幾年來,電視行業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互聯網電視的出現。互聯網電視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電視市場的格局。2016年12月下旬,由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及2017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16年互聯網電視的零售量將突破4 800萬臺,2017全年銷量將達到5 300萬臺,同比增長10%以上。

毫無疑問,互聯網電視市場已成一方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紛爭。在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中,樂視和小米是毋庸置疑的領跑者。早在2009年,樂視就成立了TV事業部。2013年5月,樂視推出了第一款超級電視。由於抓住了“內容+硬件”的契機,樂視超級電視順利成爲國內互聯網電視的大贏家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從2013年7月初開售到2016年6月底,樂視超級電視在國內銷售總量已突破700萬臺,號稱在國內互聯網品牌中銷量最高。

不過,雖然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很高,但樂視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正因爲如此,當樂視向外界公佈銷量數據時,小米卻喊話“我們盈利了”,直擊樂視的軟肋。衆所周知,樂視超級電視正是以低於成本的售價去顛覆傳統電視市場,硬件本身根本無法獲得盈利,全靠內容的收益進行反哺。早期爲了搶佔市場,樂視尚能咬牙忍受,但在近期的資金鍊斷裂危機中,樂視電視作爲樂視網旗下最具市場前景的子生態,不得不扛起了整個樂視的盈利重任。因此,2016年11月下旬樂視電視各系列產品開始提價。

與樂視相比,小米的“顛覆者”形象更加鮮明。依照手機高性價比的打法,自小米電視1開始,每一代產品的升級迭代都能帶動整個電視行業的發展,條形音箱、無線低音炮和分體式設計等創新之舉,都讓小米在用戶羣體中的的科技形象更爲深刻。然而小米電視最值得關注的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在2016年互聯網電視行業整體虧損的大背景下,小米電視宣佈自己盈利了,而目前互聯網電視品牌實現盈利的也只有小米。所以,在樂視高調打出“銷量”這張王牌時,小米淡定地回擊了一張“盈利”牌。而在樂視電視宣佈全系漲價的當天,小米電視還高調錶示“小米電視不漲價,壓力我們扛”,獲得了不少好感。

樂視和小米的口水戰僅僅是互聯網電視之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戰場上,還有微鯨電視和暴風TV等衆多出身於互聯網的參戰者。在互聯網電視市場已經被小米和樂視等品牌率先攻佔的情況下,高喊着“市場還需要一個新品牌”的微鯨毅然進入了這個行業,且發展勢頭很猛。與小米不同,微鯨重視線上但也從未放棄線下,憑藉“硬件+內容+服務”的全新打法,微鯨也在短時間內實現突圍。

相比於小米當硬件製造商和樂視作內容提供商而言,暴風TV與二者都不一樣。在沒有硬件創新和豐富內容的情況下,暴風TV只能靠低價去爭市場。2016年“雙十一”暴風TV能夠奪得冠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足1 200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格。不過,這種策略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傳統派”的奮起反抗

在互聯網電視品牌步步緊逼之下,傳統電視廠商也迎來了一輪大的洗牌。過往牢牢佔據中高端市場的日本彩電巨頭索尼、松下、東芝和夏普等漸漸淡出,部分企業甚至陷入長期虧損的泥潭,並不得不被其他企業併購。而曾經靠低價營銷搶奪了70%市場份額的國產彩電企業,在經歷了一輪優勝劣汰後,也紛紛做出改變選擇“觸網”,加入互聯網電視行列。

在傳統電視廠商中,被稱爲“液晶之父”的夏普正在上演一出“王者歸來”的大戲。在被鴻海全資收購後,夏普開始了換血升級。2016年“雙十二”期間,電視旗艦產品分類中夏普70英寸和60英寸產品的銷量全網第一,並貢獻了佔比20%的黑色家電銷量。在向互聯網電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電視廠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聯合互聯網企業,逐漸變成內容展示平臺,夏普也不例外。如今,夏普已經聯合了優酷和愛奇藝等內容提供商,獲得多個優質IP的獨家播放權。

在國內傳統電視廠商中,海信是少有的專注電視生產和製造的技術型廠商,而且也獲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在2016年“雙十一”期間,海信是唯一上榜前十名的傳統電視品牌。不同於其他傳統電視廠商和純粹的互聯網品牌,海信放棄了低端的市場,轉而開闢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並專注55英寸以上的大屏領域。最新數據顯示,在55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屏電視市場上,海信互聯網電視的銷售量佔比達到45.73%。此外,海信還發布了高端互聯網電視子品牌“VIDAA”。

除了夏普和海信,在互聯網電視大潮中突圍而出的傳統電視廠商還有創維。2006年,創維成立了專注於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高科技互聯網公司酷開。在互聯網電視大潮襲來後,創維讓酷開獨立運營,以便更敏捷地應對市場需求。另外,創維還在產品創新方面大下功夫。正是得益於“創維+酷開”的雙品牌戰略,創維才能夠在互聯網電視混戰中突圍。創維主打科技、高端,面向中高端消費人羣;酷開主推內容、低價,更貼近年輕用戶。這兩個戰略之間能夠實現互相補充,互相借鑑,幫助創維在市場中保有一席之地。

與創維的大刀闊斧相比,另一位傳統電視廠商中的老大哥TCL就顯得比較保守了。TCL在互聯網轉型上做得並不理想,只是最常規的與互聯網企業合作,能夠使用樂視和騰訊的內容,而其他方面並沒有實質的改變。

顯而易見,衆多傳統電視廠商正在努力從硬件提供商,向平臺的角色轉型佈局。

新的一年,新的戰局

從表面上看起來,互聯網企業對傳統電視廠商發動了“革命”戰爭,兩大勢力水火不容的同時,各自內部也存在激烈的爭鬥。但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派”還是“傳統派”,雙方在新的一年裏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基本相同。

業內人士認爲,2017年將是大屏運營的最好時機。從互聯網電視市場容量來看,未來幾年,電視機新增量基本保持在5 000萬臺左右,在終端未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態勢下,電視機增量和存量用戶的運營將是重點。根據易觀智庫發佈的《2016中國客廳經濟專題研究報告》中顯示,廣告主日益認可智能電視平臺的商業價值,2016年中國客廳經濟市場規模達到1 400億元人民幣,2018年將達到3 400億元人民幣。2017年,廣告和會員將成爲互聯網電視的主要變現渠道。

與手機和平板電腦相比,互聯網電視最大的優勢在於用戶在內容上的觀看體驗,4K、HDR已經逐漸成爲主流。最近,小米、樂視和海信等電視機終端上都出現了開機廣告的畫面。另外,用戶更關心哪裏有更好看的內容,而逐漸對頻道的意識變得模糊,這也讓廣告主將廣告的投放開始向互聯網電視內容傾斜。

與廣告相比,會員變現的潛力也不容小覷。阿里家庭娛樂事業部總經理及大優酷事業羣高級副總裁李捷認爲,“會員是未來所有的互聯網視頻平臺很重要的變現渠道。”因此,阿里家庭娛樂與互聯網電視牌照商芒果TV打通了會員和廣告體系,推出鑽石超級會員,即互聯網電視用戶不再需要單獨購買芒果TV和優酷的會員,花一份錢即可享受到兩家的視頻內容。而在兩家宣佈合作的發佈會現場,電視機品牌悉數到場,海爾明確表示2017年所有電視機型都將全部使用阿里與芒果的資源,而長虹則表示其電視機終端將預裝兩家推出的鑽石超級會員。

除了廣告和會員,大屏購物也被認爲是可以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之一。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表示,小米電視除了廣告和內容收費進賬外,僅2016年10月,小米電視平臺已經銷售了1 800萬元人民幣的小米產品。梁軍也透露,在樂視超級電視消費的客單價達到了690元人民幣,是電商行業平均客單價的兩倍以上。當然,這只是在大屏上簡單銷售產品的模式。阿里家庭娛樂TV事業總經理賈偉認爲,未來依靠大數據將商品精準推送給用戶纔是最終的目標。

除了盈利模式,互聯網電視的收費分成模式也將發生較大變化。目前,電視機品牌、牌照商和視頻網站有多種分成模式,根據自身的話語權、給予的資源來界定一定的比例。未來,分成模式將變得更加細緻化。不容置疑的是,互聯網電視處於還未形成一家或幾家獨大的現狀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互聯網電視的各個參與方仍處於博弈之中。

小編觀點

在經過數年的發展之後,互聯網電視開始從硬件的廝殺步入電視用戶運營、爭搶內容資源的階段。在這場戰爭中,互聯網品牌憑藉內容和互聯網營銷經驗佔得市場先機。不過,在硬件製造、生產能力和渠道服務等方面,互聯網品牌仍然無法與傳統電視廠商抗衡。而傳統電視廠商也存在轉型較慢、難以打動年輕消費羣體、缺乏自己的內容體系等缺點。總體而言,傳統電視機的形態遲早會推出歷史舞臺,無論是新晉互聯網電視新兵,還是傳統電視老將,最終都要靠優質的產品說話,用軟硬融合的能力去贏得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