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对先秦用香的记载大都与祭祀有关,所以许多人也以为中国的香(与香炉)起源于祭祀。而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用香的发展一直有两条并行的线索: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并且都可追溯到上古以至远古时期。

祭祀用香的历史久远。早期的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燃香蒿、燔烧柴木、烧燎祭品(及供香酒、供谷物)等祭法。如甲骨文记载了殷商时期“手执燃木”的“祡(柴)”祭,《诗经·生民》记述周人的祖先在祭祀中使用香蒿(“萧”),《尚书·舜典》记述舜封禅泰山,行燔柴之祭。从考古发掘来看,燔烧物品的“燎祭”很早就已出现,可见于距今6000多年的湖南城头山遗址及上海淞泽遗址的祭坛。距今4000-5000年间,燎祭的使用已十分普遍。(燔燎祭祀的遗存物不易分辨具体物品,统称“燎祭”。)(现在祭祀仪式中的“焚香”也并非来自“烧燎祭品”,早期祭祀已使用“香气”、“烟气”及“烧燎祭品”等多种方法,而更像是“香气”与“烟气”的结合。)

生活用香的历史也同样悠久。不仅可溯及先秦时期的精美熏炉、熏焚草木驱虫(及佩戴香物、沐浴香汤等),还可溯及四五千年前(新时期时代末期)作为生活用品的陶薰炉。如辽河流域发现了5000年前的陶薰炉炉盖(红山文化),黄河流域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蒙古包形灰陶薰炉(龙山文化),长江流域也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竹节纹灰陶薰炉(良渚文化)。其样式与后世的薰炉一致(而异于祭祀用的鼎彝礼器),并且造型美观,堪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奢侈品”。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就都已出现,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早期文明的灿烂光辉。

本文章出自微信公众号“沉香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