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獻對先秦用香的記載大都與祭祀有關,所以許多人也以爲中國的香(與香爐)起源於祭祀。而從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用香的發展一直有兩條並行的線索:祭祀用香與生活用香,並且都可追溯到上古以至遠古時期。

祭祀用香的歷史久遠。早期的祭祀用香主要體現爲燃香蒿、燔燒柴木、燒燎祭品(及供香酒、供穀物)等祭法。如甲骨文記載了殷商時期“手執燃木”的“祡(柴)”祭,《詩經·生民》記述周人的祖先在祭祀中使用香蒿(“蕭”),《尚書·舜典》記述舜封禪泰山,行燔柴之祭。從考古發掘來看,燔燒物品的“燎祭”很早就已出現,可見於距今6000多年的湖南城頭山遺址及上海淞澤遺址的祭壇。距今4000-5000年間,燎祭的使用已十分普遍。(燔燎祭祀的遺存物不易分辨具體物品,統稱“燎祭”。)(現在祭祀儀式中的“焚香”也並非來自“燒燎祭品”,早期祭祀已使用“香氣”、“煙氣”及“燒燎祭品”等多種方法,而更像是“香氣”與“煙氣”的結合。)

生活用香的歷史也同樣悠久。不僅可溯及先秦時期的精美燻爐、燻焚草木驅蟲(及佩戴香物、沐浴香湯等),還可溯及四五千年前(新時期時代末期)作爲生活用品的陶薰爐。如遼河流域發現了5000年前的陶薰爐爐蓋(紅山文化),黃河流域發現了4000多年前的蒙古包形灰陶薰爐(龍山文化),長江流域也發現了4000多年前的竹節紋灰陶薰爐(良渚文化)。其樣式與後世的薰爐一致(而異於祭祀用的鼎彝禮器),並且造型美觀,堪稱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奢侈品”。可以說,在中華文明的早期階段,祭祀用香與生活用香就都已出現,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折射出早期文明的燦爛光輝。

本文章出自微信公衆號“沉香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