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本報記者 李新軍

“塞外草原有匠人,立身崗位練技能;競技場中幾征戰,全區職技斬頭名。”這是寫給李海的詩。

這個匠人就是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伊敏露天礦生產部運輸段四班礦用重型汽車司機李海。他是技術能手和青年技術骨幹,他是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每個班次,李海出入礦用重型汽車駕駛室前後,第一件事總是認真詳細地翻閱、填寫生產日記,不馬虎應付,不漏掉細節。在他嫺熟的駕駛技術操控下,載重220噸、車身高近8米的礦用重型汽車,巨大的身軀靈活地挪移。每當這個時候,李海和汽車融爲一體。

“李海駕駛技術特別好,他作業的車輛故障率低,一個班次能多運好幾車土方,生產效率明顯高於其他班次。”運輸段技術員孫敏政曾是李海的師傅,也是老班長,他評價李海:“實幹、話不多、愛幫助人。”

37歲的李海,本科畢業後紮根露天礦生產部運輸段司機崗位12年。他勤學敏思,以知促行,注重歷練職業技能,始終保持安全高效作業。他通過觀察自卸卡車的行車軌跡、車輛狀態、採場和排土場的實時狀況,總能發現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提醒排查處理,避免設備故障擴大化,爲企業及時止損。

“去年,李海的車輛在作業中突然發生異常,他立即下車檢查,及時發現車輛主發和電動輪故障,一次就爲企業節省百萬元的損失。”運輸段段長趙塨讚歎。

李海熟知礦用重型汽車機械原理和基本構造,對車輛的工況和狀態瞭如指掌。他憑藉紮實的設備理論和實操功底,從容應對各種惡劣天氣和路況,按不同季節、不同時段、不同環境,總結逆光作業、夜班作業、風雨天氣作業等不同工況下的作業心得,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礦用重型汽車生產作業經驗。

每年,運輸段來了新學員,李海是當之無愧的“師傅”。新學員操作設備時,他都會提前主動避讓,在交匯時,車輛間的橫向距離增加,減少學員心理壓力,避免操作失誤;學員操作有誤時,他會及時提醒,耐心講解和教導;在特殊時段和特殊地點,他要對全員進行安全提示。

“一次雨後作業,我沒聽李海的告誡,貼邊行駛,車輛瞬間傾斜,是李海及時施救,纔沒發生大的事故。”段裏新來的孟哥是李海的徒弟。這以後,孟哥對年齡比自己小的李海師傅是心服口服。

“師徒制”一直是伊敏露天礦優良的傳統。作爲班組技術骨幹力量,李海將十幾年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向同事傾囊相授。他成爲青年職工的表率。在他的“傳幫帶”下,段裏培養了數十名礦用重型汽車司機技術骨幹。

育人先強己。李海說:“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專業技能,才能時刻做到安全生產,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李海在“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全區礦用重型汽車司機職工職業技能比賽中斬獲第一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