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裝空投主角仍爲俄製?一次三聯投國產運9潛力曝光

【辰龍軍事第45期】一個國家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代表着這個國家的戰略投送能力,以及應對戰爭的潛能。官媒報道就在前不久,解放軍空降兵某部合成營在西北某高原訓練基地進行了一場實戰背景下的人員裝備空降突襲,檢驗部隊快速部署能力的演練。畫面中不但有我國引進的俄製伊爾76型大型運輸機在戰場空投人員及重型裝備的場面,還曝光了一次能夠空投三輛ZBD-03型傘兵戰車的國產運9型運輸機,顯示出國產運9的潛在運輸能力。

在我國未引進俄製運輸機伊爾76之前,一直是運8型運輸機作爲部隊運輸主力,捎帶些運7小型運輸機。運8於疆域較小的國家其航程和載重完全夠用,對於像我國這種從地理上來說地域遼闊,從國家地位來看,投送能力強弱代表着國家戰略利益觸角的延伸,強則越長,弱則越短。所以運8中型運輸機對於中國這種大國來說,其功能遠遠不夠,很難應對現在戰爭以及突發事件的快速部署。

中國重裝空投主角仍爲俄製?一次三聯投國產運9潛力曝光

因國內機型載重量及航程上都不足以應對解放軍在快速空投和遠程機動的需要,且當時國內科研實力的薄弱,無法自行設計製造大型運輸機,這就爲我國相中並引進俄製伊爾76埋下伏筆。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陸陸續續引進多達數十架的俄製伊爾-76MD型大型噴氣式運輸機。此型運輸機航程最遠可達7500公里,最大載重的飛行距離也有4400公里。

中國引進的伊爾-76MD裝備有4臺D-30KP-2航空發動機,它的最大起飛重量190噸,最大載重爲48噸,巡航速度也達到了每小時800公里。該機機長46.59米,翼展50.5米,高14.76米,乘員共7人,配有導航雷達、氣象雷達及機載計算機等先進電子設備,機尾裝有自衛機炮。自引進後,伊爾-76MD纔算是我軍真正意義上擁有的第一款大型運輸機,但因當時尚無法立即仿製此型機,所以只能依賴進口。

中國重裝空投主角仍爲俄製?一次三聯投國產運9潛力曝光

但後來一因經費不夠,二又有俄羅斯的有意壓制,進口的伊爾76MD數量遠遠滿足不了我軍的作戰和運力需求。國產運9因此應運而生,運9於2001年開始研製,機組架制4人,最大起飛重量77噸,4臺FWJ-6C型6槳葉渦槳發動機,巡航速度65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里,可在標高3540米的機場大噸位起飛,具有很好的高溫、高原性能,經濟性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可一次空運重量不超過20噸的集裝或散裝貨物,也可在執行空降任務時,可實現雙路跳傘,一次空降106名武裝傘兵。

辰龍軍事爲您持續關注軍情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