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对待吃辣这件事上,

和喝酒一样,

也存在着暗暗比较的心理。

比如,饭桌上:


各省各地区的人们,

也存在着关于吃辣的隐形鄙视链。

在湖南:

恰饭没有辣不辣,

只有香不香,越辣越香!


在四川:

一个“有志青年”,

很可能因为吃了一顿“微辣”的火锅,

就成了“有痔青年”!

因为四川有一个最大的骗局:


在江西:

老俵们都自带隐形吃辣buff,

你很有可能,突然就被秒了~


有人说,

不吃辣是大吃省人最后的仁慈。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

什么都能拿来吃和煲汤的广东人,

唯独对辣椒避而远之。

因为:


上火……

是广东人民终身惧怕的东西,

所以在大广东,

肉眼可见遍地都是凉茶。


其实在历史上,

咱大中华在明代以前,

是没有辣椒的身影的。

直到万历年间,

辣椒开始传入中国。

但当时的辣椒,就像花草一样,

是被栽在院子里,用来观赏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名句,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里面就提到了辣椒。


后来,

人们发现这个小妖精不仅能拿来看,

还能用来吃哦!

于是……

吃辣椒,开始在中国扩散开来~

经年累月,

就形成了咱们现在熟知的那些“嗜辣地区”。

但!

广东还是没有完全接纳她~!


广东地处亚热带,

气候很是湿热,

和川渝的湿寒完全不一样。

在四川吃辣祛湿驱寒,对身体好!

但在广东吃辣!


粤菜一直讲究原汁原味的“鲜”,

追求食材的新鲜本味。

但众所周知,

辣椒本质上是一种调味料,

会破坏清淡口味带来的平衡感,

而且又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因此广东人不爱吃辣也可以理解了……


加上广东地处沿海,

渔民们做菜的食材主要是海鲜为主,

用生姜和酒就能去腥啦~

所以辣椒的作用也默默被淡化了。


并没有!

虽说不爱吃辣是广东人的仁慈,

但如果真正吃起辣来,

广东也有两个地方,

吃辣椒很有自己的一套!

比如,

顺德!


在顺德,

有一种以辣椒为原料的酱料,叫“乌酱”。


明代,当辣椒传入中国时,

顺德的龙江人就开始着手用辣椒做调料,

乌酱便在那时孕育而生……

是用黄豆、蒜蓉和辣椒经过发酵而成。


口味上讲,

乌酱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微辣!

并且带有一种诱人的酱香,

顺德人擅将乌酱巧妙用在各种菜肴当中,

既引出食材的鲜味,

又有一点点辣味开胃,

让人食欲大增。

有几道经典的乌酱菜肴比如:




广东另一个能开启吃辣模式的地方,

就是韶关。

韶关位于粤北,客家人很多,

而且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

或多或少韶关的菜肴,

都受到了湖南和江西两个吃辣大省的影响,

于是,重口模式就这样打开了!




韶关菜肴,

在保留广东讲究食材新鲜的基础上,

发挥了辣椒的作用,

做到了真正的融合。

但如今的广东,

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而来,

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交织,

也带来了各种川湘赣菜馆。


一桌年轻人的聚会,

一锅热腾腾的火锅,

让广东的年轻人,

从“麦辣鸡翅的辣都顶唔住”,

到“食辣都冇问题啊~”。

对于现在的年轻广东人来说,

还怕什么上火呐?


而且,为了更加养身的吃辣,

广东人还发明了药膳麻辣火锅!

在麻辣火锅里加点中药材防上火。


这和蹦迪的时候,

在威士忌里加枸杞一个道理!



菜式口味的接受程度和融合,

反而能激发出新派口味的灵感!

比如,在广东的改良川湘菜,

能让你吃出一丝新鲜口味,

还能保持地域性的饮食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

告诉菲李,你爱吃辣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