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咱們“亦莊榜樣”裏有位叫魏建環的主任,你知道嘛?

當然啦!這位“速度主任”是咱開發區的基建辦公室主任,他的“魏氏速度”都在我朋友圈刷屏了~~

魏建環

快完成了,給兄弟們點贊!

開發區

3小時前

基建辦的兄弟們, 同事, 領導

同事:還在工地呢?

基建辦的兄弟們:找主任來工地,他總是和我們在一線奮鬥!

領導:趕工有經驗,再大困難也難不住你!!

↑↑↑

在同事的眼裏

他是不畏艱苦 指揮在一線

隨時隨地安排工作任務

有困難總有辦法解決的勤奮者

在領導的眼裏

他是一個有再大困難也不會被難住

趕工有經驗的能力骨幹

下面和小亦一起認識他吧!

點擊音頻即刻聽

無論是在工地、路上、辦公室還是園區,與魏建環共事過的人都領略過“魏氏速度”:快人快語,快步如飛,快乾快上,自己幹得快不說,還拉上別人一起跑。

問他爲啥總是這麼“快”,他說:“工程竣工倒計時牌一掛,到期完不了工會遭羣衆罵。”

其實,計時牌掛不掛,他心裏早就排上了一個日程表,表上精確到天的工期進度,不得不敦促他“再快一步”。

1

指揮在一線 辦法總比困難多

1982年出生的魏建環是開發區基建辦公室主任。基建辦每年都承擔着管委會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市政道路、能源管線、綠化景觀、公共配套服務、施工方案如何優化、外協如何順暢,質量、安全、文明施工如何把控,工期如何保障等一系類問題都需要他來一一解決。面對如此繁重的基建任務,魏建環的口頭禪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採訪時間裏,魏建環的手機和座機交替響起不下10次。最後,他不好意思起來,“走吧,去工地,路上邊走邊說”。首要的困難就是時間緊。

萬源街、中和街、永昌路、天華北、文昌大道等9條路如期開工,魏建環帶頭和基建辦的兄弟們喫住在現場,指揮在一線。

時值盛夏,瀝青鋪裝時,汗水順着臉頰流淌,身上水洗一般,旁邊機器聲震耳欲聾。餓了,就喫盒方便麪;累了,就在車裏暫時緩一緩。白天盯進度,晚上召開方案會、調度會。

忙碌了一天的魏建環和同事們剛端起快餐盒,一位區內居民的投訴電話打進來,劈頭就問:“路什麼時候才能修好啊!還能不能消停會兒啦!”靜靜地握着話筒聽完一通抱怨後,魏建環當即決定登門拜訪,把項目進展和完工節點上門告知居民,並給予安撫。最後,這位居民把魏建環送出家門口,心疼地對他說,“這離工程地近,到飯點就過來,中午在這喫”。

2

趕工經驗多 隨時隨地能辦公

“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這是魏建環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即使開會,召集的都是現場會、解決問題的會。“他沒有休息時間,沒有固定辦公地點,工地、車上隨時隨地辦公。”跟魏建環共事過的同事都會提到他的特點。

11:37開始會議,11:44會議結束。短短7分鐘時間內,魏建環完成了工作的梳理交接、下一步工作內容的佈置,責任到人,時間節點安排細化明瞭。在前往下一個工地的路上,看到一個在建工程的防塵覆蓋不達標,車靠邊一停,雙閃一打,拿出手機就是一個工作任務佈置會。

“基建辦平均每年肩負着開發區20%的重點項目,僅2018年就有近50個在建。”魏建環扳着手指細數,一系列高標準的配套需求必須在一年內完成,有的甚至要在幾個月內交付使用,在這個團隊,辦法總比困難多。

北起五環路,南至榮昌西街橋,全長約5.1公里、綠化面積106公頃的亦莊濱河森林公園項目,僅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談到當初爲何把工期安排得這麼緊湊,開發區建設局領導笑着說,“魏建環趕工有經驗,再大的困難也困不住他”。

1

效率質量都保證 攜團隊捧回金獎盃

魏建環的“快”,並非盲目簡單,是速度與質量的統一。

自2013年起至今,開發區基建辦公室在開發區榮華路、榮京街、西環路以及綜配區等60餘條新建及改擴建道路大規模鋪築瀝青橡膠路面。通過這支隊伍的努力,也使開發區成爲亞洲首個大規模在城市道路推廣運用橡膠瀝青達百萬平方米的區域,並把國際環境金獎捧回了家!

加上實時數據監控的“智慧工地”,打造現代化新城與生態園林環境共融共存的濱河公園,建設“亦莊海綿體”……開發區基建辦的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已成爲展示開發區綠色發展成效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引來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的爭相報道。在採訪中,魏建環第一句話總是“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這個團隊”。

2008年,魏建環以出色的表現被評爲北京市建委“優秀工作者”、2011-2013年連續3個年度被評爲“開發區優秀員工”、“新區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度開發區青年崗位能手”、“2018年首都環保先進個人”……一系列榮譽加身,魏建環說:“大家對我的肯定越多,我肩上的責任也就越重。這些榮譽和讚美只會更加激勵我前行。”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佈

音頻:蔣科平

記者:張佩雯

編輯:陳暢

往期回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