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預測未來,從最大公司500強榜單到最賺錢20公司榜單,對於5年之後榜單的變化,我們可以大膽預測:石油和金融行業公司的地位依舊很難撼動。但是,與美國公司相比,中國公司在平均盈利能力、科技公司佔比、國際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商業的版圖中,更少的公司貢獻着更多的利潤,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目前,這種現象正在加劇: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向更少的公司集中。

全球賺錢能力最強的20家公司,5家來自中國,工商銀行位居第三

例如,在1975年,美國上市公司共4819家,其中109家公司(佔比2.2%)創造了50%的利潤;到了2015年,美國上市公司共3766家,其中30家公司(佔比0.8%)就創造了50%的利潤。

而在《財富》2019世界500強數據中顯示,利潤最高的前20家公司的利潤總和達到了6472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量呢?如果把這一數字與全球各國2018年的GDP相比,這些公司的利潤總和超過了波蘭的GDP,可位居全球GDP第21位。

全球賺錢能力最強的20家公司,5家來自中國,工商銀行位居第三

列表中第一名沙特土豪石油公司每天盈利快接近第二名蘋果公司的兩倍,微觀角度上其每秒獲利能力爲3519美元。這家大型國有企業一直以來嘗試以2萬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上市,但是多次推遲IPO,最近一次宣佈將於2019年12月或2020年1月上市。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注意到20家全球最盈利企業中就有5家來自中國,中國公司名列首位的工商銀行甚至排在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之前。

如果對其他公司的賺錢能力做一個細分計算,大家會發現以下這樣的數據:

蘋果公司:日賺1.63億美元,8.8分鐘可賺100萬美元;中國工商銀行:日賺1.23億美元,11.7分鐘可賺100萬美元;三星電子:日賺1.09億美元,13.2分鐘可賺100萬美元;中國建設銀行:日賺1.05億美元,13.7分鐘可賺100萬美元……。

從這些數據,我們還能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1.石油與金融依舊掌控着全球經濟的基礎運行

從《財富》2019世界500強整個榜單來看,共有54家銀行業公司上榜,是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此外,在榜單上,石油企業32家,在汽車與零部件行業之後,數量位居各行業第三。

在其中最賺錢的20強企業中,金融和石油企業同樣“霸榜”。其中,金融企業9家、石油公司4家、科技公司5家、電訊公司1家、汽車公司1家。這一數據表明,一個實體資源,一個虛擬資本,石油與金融依舊牢牢地掌控着世界經濟的基礎運行。

全球賺錢能力最強的20家公司,5家來自中國,工商銀行位居第三

2.科技公司快速崛起

但是,從上述數據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以上版圖中傳統企業在沒落,科技企業正在快速崛起。在1900年的美國股市各板塊中,市值佔比5%的通訊產業已經上升到14%;在1900年尚不存在的信息技術產業則已佔到12%。如果將這兩個產業合併到一起,其市值份額已經佔到26%,超過任何其他產業。

我們再來看中國公司的數據。在2019財富500強榜單中,中國公司達到129家,在數量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而在最賺錢的20強公司中,5家中國公司全部來自銀行業。

但是,與美國公司相比,中國公司在平均盈利能力、科技公司佔比、國際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從量到質,從大到強,從金融、地產等行業的驅動到更多由科技產業的驅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預測未來,從最大公司500強榜單到最賺錢20公司榜單,對於5年之後榜單的變化,我們可以大膽預測:石油和金融行業公司的地位依舊很難撼動;美國公司的行業構成也不會有大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