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日背詩 | 卻道天涼好個秋

2018/11/09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通過上下兩片的對比,突出渲染一個“愁”字。一種是無病呻吟的閒愁,一種是懷才不遇的哀愁。

上片寫少年時不知愁而言愁。年少時,作者涉世未深,不知愁爲何物,卻故作深沉的情態,喜歡登高望遠,常常爲作詞而故說惆悵,勉強寫一些“愁苦”的詞句應景。

“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結合辛棄疾早年的經歷可知,他年少時有着殺敵報國的膽識和才略,堅信中原是可以收復的,侵略者也是可以被擊退的。因此,他躊躇滿志,不知何爲“愁”,只不過因爲詞的傳統而無愁找愁罷了。

下片突然一轉,寫“而今”已經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這時卻說不出道不出了。辛棄疾懷着報國熱情投奔到南宋,本想一展宏圖,將侵略者逐出中原,誰知他的主張非但沒有得到當權者的採納,還屢屢受到妥協派的打壓,他不僅報國無門還被削職處分,眼看國家形勢江河日下,卻無能爲力,他的憤懣愁苦可以想見,的確是“識盡愁滋味”。

但詞人準備發泄愁苦時卻發現“欲說還休”,因爲朝廷黑暗,說了也於事無補,不如不說;且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不便直說,實在是有苦無處說。

“欲說還休”四字深刻地表現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心情。此外“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渲染了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既然憂愁不能說,便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末句表達了作者的無可奈何之情,實際上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

全詞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將詞人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  ◆

註釋

1. 博山: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2. “爲賦”句:爲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3.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4. 欲說還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