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偉斌)昨天,本屆烏鎮峯會開啓論壇模式,20多場論壇吸引着衆多參會嘉賓和媒體記者。在網絡公益與扶貧論壇上,作爲拼多多創始人及CEO的黃崢,顯然是媒體最關注的人物之一。

當天下午,第一次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黃崢接受了記者採訪,暢談網絡扶貧的實踐和思考。

在他看來,以“拼”助捐的方式,將在扶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引導正向循環的商業模式給脫貧地區,以及人才的長期下沉支撐,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貧困。

在採訪開始前,面對家鄉媒體記者,認真準備問題的黃崢笑說,自己從小就看錢江晚報。

談網絡公益與助農扶貧——

正向造富能力可以“拼”出來

昨天中午,烏鎮西柵景區的“步步蓮花”內,窗外細雨濛濛。每年峯會,這間“網紅”咖啡廳都會迎來不少意氣風發、暢聊互聯網的大咖,而此刻走進來的那個人,西裝、黑框眼鏡,一看就是典型的理工男模樣。

這位“理工男”,剛剛在上午的“網絡公益與扶貧論壇”做過發言嘉賓,當時,他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組拼多多平臺自從創立以來的成績:“過去三年,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扶貧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引起現場國內外所有嘉賓關注。

他就是拼多多創始人及CEO黃崢。親切的寒暄過後,黃崢很認真地拿着一份提前準備好的材料,認真地翻看準備,我們此次聊的話題和他在論壇上的主題一樣——他更願意和別人探討扶貧問題。

黃崢表示,電商扶貧是拼多多在公司戰略層面的考慮,甚至還設有扶貧部門,“扶貧,不是光靠宣傳就可以。真要做扶貧,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做技術改進,從根本上讓扶貧對象自身形成一個有造富能力的自循環,引導他們走向一個適合的正向商業模式。”

在上午的論壇發言中,黃崢就曾提及,電商企業參與扶貧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讓貧困地區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同時發動新農人、大學生等人才下沉幫扶就業創業。

黃崢提出了以“拼”助捐的模式,他認爲這能短時間內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爲中國農業突破分散化的制約提出新的答案。

而扶貧之外,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中,還有助農層面的“多多果園”之類,建立起一種新的農業生產和銷售模式,“從生產到銷售的鏈路裏,每個環節上的每個人都更開心、更正能量。”

談產業模式和市場表現——

期望有更多電商一起做拼購

“拼多多既在創造市場也在滿足需求。”黃崢覺得,拼多多正好非常契合中國的中小農業現狀——多對多的匹配。

通過對農產品供需兩端信息的有效梳理,可以在各類農產品短暫的成熟期裏,迅速匹配到有相關需求的消費者。此外,拼多多能做到對前端信息進行充分的收集和整合,瞭解消費者的需求,預測市場的變化,然後把信息推向後端,推向農產品生產方。

“‘拼’的模式是天然有優勢的。”黃崢認爲。如今,拼多多已是國內農產品上行量最大的電商平臺。

不過,目前,電商在物流、農產品上行等層面依舊需要面對一些問題。

黃崢認爲,首先就是解決流量,也就是拼——如果前方的消費者不能聚集起一定的量,達不到與後方生產量的匹配,就不能形成農貨上行的新流通,包括物流方式。

也正是因爲“拼”的優勢越來越被看重,如今不少電商平臺都在發力“拼購”業務。

對此,黃崢笑着引用了一句話:“模仿是最好的讚美。”

“尤其是農產品領域,我們更期望有別的電商一起去做拼購。”黃崢解釋說,這確實能大幅提高效率、減少農產品上行的瓶頸。雖然看上去,好像大家在分食拼多多的市場,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在做大拼多多的市場。

談人工智能和創業——

創業者不要做“追風少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的黃崢,這次在烏鎮峯會上遇到了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採訪中,他提起了前一晚跟吳校長的聊天,“他也覺得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可能會有很大的開拓進展。”

黃崢說,拼多多其實在這個方向上,也做了好多積累,或許不久之後,他們也會拿出分佈式人工智能方面的產品。

話題越聊越開,面前的這個80後年輕人始終一臉認真,聊着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和他的創業歷程,他一手創建的拼多多才剛剛3歲,他還有着一肚子的想法。

這也提醒了記者,提出他能不能給很多正準備創業的學弟學妹們談點感受,黃崢挺高興,特別提到:當前環境下,年輕的創業者最好不要去追那些寬泛的大概念,尤其是第一次創業的年輕人,“因爲經濟是有周期的,熱門也是有周期的,應該更多地迴歸到本源,去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情。創業更多的應該守株待兔,而不是去做追風少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