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曹錕、吳佩孚先在直皖戰爭中排擠走皖系段祺瑞,隨後又在直奉戰爭中趕走了奉系張作霖,直系勢力成爲了把持北京政府的唯一軍政集團。

賄選總統毀一世英名——曹錕正傳

這個時候,曹錕信心滿滿,春風得意,不再滿足當一個地方軍閥的現狀。在一幫政客的慫恿下,他決然地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誰料到,就是這一步,不僅給他自己沾上了污點,摧枯拉朽般倒臺下野,而且直接導致了中國政局的再一次裂變。

那麼,究竟是一件什麼事情,讓他牽一髮而動全身地走向了政治生涯的遲暮呢?

1923年10月5日,北京古城,秋高氣爽。然而,這一天的氣氛卻異常緊張。一大早,京畿衛戍司令部的巡邏車就叫囂着滿街跑。街頭巷口,警察也多了起來,還有一些鬼鬼祟祟的人物遊神般地在街巷中東張西望。

更緊張的是衆議院,因爲這一天是召開國會的日子。

非同往屆的是,這次國會的任務是選舉總統。

國會會場裏軍警林立,荷槍實彈。進來的議員,務必按“路標”行進,而且只許進不許退,任何人進來了,想擅自退出去是不可能的。就在如此緊張氛圍中,院內卻備着豐盛的午餐。8點鐘剛過,議長吳景濂便出現在大門外,滿面笑容地迎接來自各方各界的議員。議員們明白了:“恩威並用,看來,不投曹三傻子一票是走不了人了!”

由此,在逼走了臨時總統黎元洪之後,一場曹錕賄選第五任總統的鬧劇正式開演。

賄選總統毀一世英名——曹錕正傳

黎元洪6月中旬去了天津,大總統位置一空就是四個月。經過多方努力,國會終於取得了他的800位成員中的590多人的承諾,才決定召開會議。

大選時間雖然定在上午10點,實際上到下午1點20分前,來參加會議的議員還沒有達到法定人數。於是,曹錕選舉大本營甘石橋議員俱樂部向一些議員祕密承諾:只須列席會議,哪怕不選曹錕都可領取5000元。這一招果然奏效,到午後,一批又一批議員乘汽車趕到,準備乾淨利索地投票—拿錢—走人。但是,即便如此,最後仍缺數人,俱樂部便到醫院把一些臥病在牀的議員用軟牀抬來,這樣才湊足法定人數。

軍閥混戰時期,民主數遭摧殘,國會歷經喪亂,議員大多窮困潦倒,且對時局失望至極,早已激情不再,自暴自棄,與民國初年早已大爲不同。而曹錕的手段就像棉花蘸糖,溫柔甜膩,恰好擊中了他們的軟肋。人常說“好漢喫軟不喫硬”,所以當時從外地返京參會的議員不少,他們抱定了一拿錢便走人的心理。議員們只想佔這個現成便宜,而不願承擔任何責任,所以賄選才得以有驚無險地大功告成。這次賄選也斷送了議會政治在中國的前途。

賄選,人款兩足,就這樣水到渠成了。

以5000元一張選票的價格花錢買總統,本就是商人的手段,曹錕把他做賣布郎時候的經濟頭腦也帶進了他的政治生涯當中。當然,曹錕並沒有真正掌控全局,天下人也不全是5000元能買得動的。

大選當日,曹錕披掛上陣,親自臨場督選。據說,當他走到北京議員國民黨員呂復席前時,發現呂復竟沒有選他,禁不住心急火燎,竟然附耳輕語:“如何不選曹某?”誰料到,呂復把筆一扔,插着雙手大聲罵道:“你要能做總統,天下人都能做總統了。你要是當了總統,總統也就不是總統了。”說完,隨手操起桌上的硯臺向曹錕擲去。

除此之外,直系的政治對手也紛紛拆臺。比如曾受排擠的張作霖聽說賄選的事後,就勃然大怒說:“曹錕是三花臉,是小丑,我們東北人絕不捧他。”不僅如此,他還宣稱議員若能不接受曹錕的賄賂,就可以向他領取相同數目的酬金,這叫“反賄選”。

據史料揭露:當時,共有480名參會議員收受了曹錕的賄賂。賄金原定數額爲每人5000元,但實際上根據人物地位或作用的不同,高的可達到1萬元,低的還不足2000元,都在10月1日以支票形式發出。整個賄選共花費1356萬元。

曹錕出身小商人,發跡之後尤重斂財。據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視日報五週年彙刊》登載,曹錕家產爲5000萬元,位列北洋軍政人物之首。他本人完全有能力承擔所有賄選花銷。但此次賄選,花費並非出自曹錕私囊。

直隸省長王承斌爲籌集大選用款,逮捕了一批製毒販毒的奸商,勒令他們以錢贖身,得款數百萬,又向直隸170個縣強迫性借款共數百萬元。此外,各省督軍、省長多有“報效”,數目最多的爲山西督軍閻錫山、湖北督軍蕭耀南、江蘇督軍齊燮元,每人50萬元。

賄選總統毀一世英名——曹錕正傳

曹錕賄選幾乎是公開進行的,一方面他在選舉程序上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對法定人數等要求都嚴格遵守;另一方面他也沒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有的人拿了錢不投票,他也沒有采取報復手段。因此,曹錕的部下王坦就曾說:“花錢買總統當,比之要了錢得貪污之名的人強多了,也比拿槍命令選舉的人強多了。”

1923年10月10日,曹錕終於如願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第五任大總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