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25日,澳大利亚“地面力量2014”(Landforce 2014)军展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和萨托利、伦敦、阿布扎比等军展不同的是,“地面力量2014”完全是围绕澳大利亚陆军采购需求展开的。展览的规模不大,到场的展商和观众数量不多,但却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去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西方国家在作战想定与装备采购、国际合作与本土研发、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平衡等问题上复杂而有趣的关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定位决定了陆军的任务,进而决定了澳陆军的预定战场和作战模式想定,这些又都与澳大利亚的战争史、与当今国际关系息息相关。澳军据此制定了自己的军队建设计划,随之而来的就是装备采购计划和日常维护计划。这些计划在企业眼里,就是订单、合同和收入。于是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本土的相关企业蜂拥而至,各自施展本领,试图像切蛋糕一样把军火大单分而食之。就在展会举办之际,澳陆军采购合同中油水最多、规模最大的部分——“陆地400”尚未敲定。欧美军火商们正在你争我抢,力图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在萧条的国际军火市场上存活下去。 因此,“地面力量2014”展会上虽然没有主战坦克、没有自行火炮、没有重型导弹,但中标者得意洋洋、竞标者高声叫卖,却也让人看得过瘾。 另外,“地面力量2014”展会也带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世界上多数国家并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的,必须依靠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军事装备现代化。中国国防工业应当如何在其中寻找自己的贸易机会?如何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国的军民融合提供一些思路?这或许都是此次展会上,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地方。

《兵器》总189期 201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