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時報》

  2018年11月11日

  總第2048期

  頭版 FOCUS

  決勝“執行難”

  法院迎來“三年考”

  策劃 / 執行 趙春豔 內容梗概

  1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視頻會議,部署總攻“基本解決執行難”,提出在實現階段性目標之後,必須繼續保持執行工作高水平運行,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着眼更高層次上推動執行工作長遠發展,努力實現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

  病人鄭成月:往後餘生更孤獨

  記者 / 李曉磊 內容梗概

  “能讓醫生給我來支杜冷丁嗎?”

  鄭成月祈求道。妻子沒說話,表情木然。

  “你說我還能活半年嗎?”他又轉頭問記者,未得到回應後,放聲大哭起來。

  醫院走廊裏人來人往,很少有誰知道,這位無法控制情緒的男人,就是“聶樹斌案”的真兇發現者。

  醫生說,鄭成月隨時有危險,誰也無法保證,能給一個患有尿毒症、腎功能衰竭等9種病的人延續生命。

  專 題 ANALYSIS

  解決“執行難”成果斐然

  最高法曬出“成績單”

  記者/ 趙春豔 內容梗概

  自2016年向執行難全面宣戰的“衝鋒號”吹響以來,經過兩年多的持續奮戰,全國法院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詳盡的工作成效“成績單”。

  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執行難”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以科學執行理論指引執行實踐。要認真總結人民法院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推動執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

  如何建立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

  專家:制定強制執行法勢在必行

  “提到‘執行難’,大家很容易將矛盾焦點集中在法院身上。其實‘執行難’的出現不僅是法院的問題,還有深層次的社會、文化、法律等衆多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韓曉武委員認爲,執行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破解“執行難”需要形成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機制。

  觀 察 INVESTIGATION

  “我今年78歲,在北京租房住”

  失獨老人晚年之困

  本社記者 / 孫夢凡 內容梗概

  趙海蘭今年78歲,在這棟樓的四層租住。47平方米的一居室,月供4000元,而她每個月退休金3900元。2016年年底,爲了還債,她賣掉住過幾十年的房子,從此開始漂泊不定的租房生活。

  債務來自兒子生前看病的花銷。5年前,趙海蘭40歲的獨子石海因病去世,留下幾十萬元的債務。這次沒有人跟她一起面對,老伴石真早在1997年就已離開。面對填不滿的房租黑洞,只能靠日漸減少的積蓄支撐生活。

  拍 案 CULTURE

  青海海西億元天然氣輸配項目“騰挪”背後

  本社記者 / 趙 鋒 餘 暉 內容梗概

  一個招商引資的天然氣輸配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因項目公司法定代表人遭遇車禍身亡,原股東及繼承人遂委託原法定代表人妻姐管理該公司。然而,被引入的管理者隨後通過運作,將原項目公司的相關資產轉至其新成立的公司。

  融合公園發展的文脈,夯實企業騰飛的引擎

  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的文化情懷

  作者 / 應傳鋒 內容梗概

  現在,當遊客和文人墨客走進廣東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簡稱觀音山公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用“筆墨詩詞度歲月,文山書海陪人生”這句話來形容觀音山公園董事長黃淦波最爲貼切。

  法治文化

  年均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0餘萬件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貴州經驗

  本社記者 / 湯 瑜 內容梗概

  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到“讓數據跑路,不讓羣衆跑腿”,從被動應對問題到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到做好服務工作,減少問題產生,從治理到服務,貴州運用“互聯網+”將“楓橋經驗”豐富發展,不斷升級。

  江蘇射陽縣探索“無訪無訴”社會治理新路徑

  記者 / 顧 娟 內容梗概

  去年以來,江蘇射陽縣圍繞化訪化訴、少訪少訴、止訪止訴直至局部區域無訪無訴的目標,創新實施“無訪無訴鎮區、村居(社區)”建設,通過全領域、網格化、系統性和深層次的實踐,探索出一條具有射陽特色的社會治理路徑。

  《紅樓夢》中服喪婚嫁制度探微

  本社記者 / 薛應軍 內容梗概

  《紅樓夢》中賈璉娶尤二姐,以夫妻相待。王熙鳳知後,邊假意成全,邊暗地慫恿張華狀告賈璉:國孝家孝之中,背旨瞞親,停妻再娶。這是因爲《清律》不但不允許“居喪嫁娶”,而且規定,子女嫁娶不聽命於父母長輩、有妻再娶妻及已許嫁女隨意悔婚,將入罪。

  佈下“天羅地網” 防控金融風險

  金華開發區“互聯網+網格化”試點經驗浙江

  全省推廣

  本社記者 / 錢志榮 內容梗概

  如今,互聯網金融、民間金融快速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諸多風險隱患,給金融監管帶來嚴峻挑戰。如何創新機制、建立現代化金融風險防控平臺,成了檢驗政府部門化解風險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內容。

  人 物

  我們是神聖國土守衛者

  ——西藏邊防總隊山南邊防支隊玉麥邊防派出所官兵的故事

  本社記者 / 薛志忠 □應 俊 內容梗概

  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西藏山南玉麥鄉,平均海拔3650米,全村僅有9戶32人,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少的行政鄉。每年10月伊始,洋流開始帶來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雪山,大雪就這樣把山口牢牢封死,玉麥鄉成了一座孤島,一直到來年5月,冰雪初融,通往外界的道路才得以現出輪廓。而在玉麥鄉,駐守着這樣一支部隊——西藏邊防總隊山南邊防支隊玉麥邊防派出所,從2010年成立以來,20多名官兵與邊民羣衆一道,克服了封山、嚴寒、孤寂等各種困難,維護了領土完整和邊境安全穩定,奉獻着寶貴的青春,守護着這裏的一草一木。

  科技興警、從嚴治警永遠在路上

  ——專訪大連瓦房店市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梁剛

  本社記者 / 王 涵 內容梗概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是大連的“北大門”,北與營口市接壤,處於遼東半島向南延伸的中間地帶,3793平方公里,人口103萬,是大連市最大的涉農縣,流動人口多,治安環境複雜。以怎樣的一支公安隊伍、什麼樣的工作思路,打造建設平安瓦房店?本社記者近日專訪了瓦房店市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梁剛。

  法官王興林:

  “感動青縣”的道德模範

  本社記者 / 張 君 韓中清 內容梗概

  10月29日,一位年輕的法官在第十屆“感動青縣”道德模範頒獎典禮大會上受到表彰獎勵。這位法官名叫王興林,自2009年11月進入河北省青縣人民法院工作以來,先後被評爲青縣人民法院“十佳書記員”“十佳法官”等榮譽稱號。3年多來,王興林協助其他法官累計辦結各類案件近千件,法定期限內結案率100%。

  《民主與法制》第41期新刊推薦

  檢察院抗訴,內蒙古高院違法裁定“不予受理”

  疑罪從有,讓他蒙冤23年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民主與法制》社新媒體出品

  編輯:劉曉晗

  校對:王 茹

  主編:田 雄

  審覈:阮 瑩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