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接收最新一艘蒼龍級常規潛艇“凰龍”號。 這是日本海自列裝的第11艘蒼龍級潛艇,其在水下降噪航行方面接近核潛艇,其特點是“靜音”。 據日本《產經新聞》6日報道,與前10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相比,“凰龍”號最大的區別是採用日本湯淺技術公司最新研發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取代了使用傳統鉛酸蓄電池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由此成爲日本首艘、同時也是世界上首艘鋰電池作爲動力的潛艇。 憑藉“凰龍”號潛艇,日本創造了歷史,並自認爲大幅領先鄰國韓國和中國。 作爲最新研發的具有真正世界尖端水平的蒼龍級AIP潛艇,日本已經制造了10艘,並且已經全部服役。 從第11艘“凰龍”號開始,日本計劃改裝鋰離子電池,使該艇成爲真正的世界第一艘純電力潛艇。 與前10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相比,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凰龍”號能量密度比鉛酸電池高數倍,同體積的鋰電池儲電量比鉛酸多2倍以上,而且重量更輕,十分適合在內部空間有限的常規動力潛艇上使用。 爲此有日本網民及日媒甚至打出了“‘凰龍’號的技術水平比中國同級別潛艇先進10至15年”的標題。 “凰龍”號所使用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鋰電池具有體積小、效率和功率密度高、充電快的優勢,且無需液態電解液,便於維護。 因此,世界各發達國家都在積極研製此類其他與技術。 比如德國,其在216型潛艇上試驗的鋰電池,只需充電2小時就能連續航行98小時也就是4天還多2小時。 因此,一般潛艇所攜帶的柴油機只需要工作20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給鋰離子電池充滿電。 這對於常規潛艇來說,幾乎既是戰鬥力也是生命力,因爲在水面上暴露的時間越短,潛艇被發現與被擊沉的概率就越低。 對於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研究,其實很多國家都在做,除了上面提到的德國外,韓國、俄羅斯、荷蘭、法國、中國都在做, 但是爲何讓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呢?因爲相對來說,其他國家並不追求實際裝艇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安全性。 據悉,韓國研發的鋰離子電池將裝備第二批的3艘KSS-III潛艇,首艇已於2018年9月下水,但好像服役時間比日本稍晚一點。 而中國也在積極研發鋰離子電池,據悉這種動力模塊已經裝備在一艘應急指揮船上進行水面試驗,在進一步改進後,也會撞上最新型的常規潛艇實際應用, 但不會故意去搶時間爭當什麼第一。 分析認爲,由於必須具備十分出色的穩定安全性能,因此鋰離子電池在研發中, 必須經歷嚴酷的模擬爆炸、水淹、火燒以及極寒極熱等苛刻、惡劣環境等考驗,再加上這類電池在其他諸如手機與波音787客機上爆炸的實例,因此很多國家並不急於將其裝上潛艇實用。 正如韓國官員所說,日本“搶先”在“凰龍”號潛艇上裝備了鋰離子電池並不代表“領先”,“韓國的鋰離子電池會比競爭對手更好,”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的KSS-III潛艇下水時間也與日本差不多, 但韓國並沒有去搶着當這個世界第一,因爲這要冒着非常大的技術風險。

中國亦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