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Elisabeth Bik所指的兩篇論文《CaMKII promotes TL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directly binding and activating TAK1 and IRF3 in macrophages》以及《CD69+CD4+CD25−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β1》分別於2008年和2009年發表在《blood》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曹雪濤均爲“通訊作者(correspondence)”,涉及研究單位均爲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免疫學研究所。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近日被曝多篇論文涉嫌造假,截至目前,科學論壇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文|牛其昌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近日被曝多篇論文涉嫌造假,截至目前,科學論壇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2019年11月18日凌晨,曹雪濤在PubPeer發文回應針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稱,依然對所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優勢以及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11月18日,論文涉及研究單位——第二軍醫大學醫學相關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回應稱,目前並不清楚具體情況,也是今天上午通過網絡知道的相關情況,尚沒有接到調查通知。

南開大學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回應稱:對科學結論仍充滿信心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曾供職於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署名爲Elisabeth Bik的助理研究員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指出,一位在中國赫赫有名,並擔任某頂級高校校長的學者的多篇論文中發現疑點,懷疑是生物醫學領域常見的“用 PS 代替做實驗“數據造假行爲。

Elisabeth Bik隨後在PubPeer網站具體指出兩篇涉嫌數據造假的論文,認爲論文涉及圖像的相似比率高於一般概率。但也有研究人士對質疑回應稱,“每一行的細胞在不同的暴露條件下都是相同的細胞,它們應該是一樣的。質疑需多加小心。”

南開大學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回應稱:對科學結論仍充滿信心

11月18日凌晨,曹雪濤在PubPeer發文回應針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表示,“收到詢問後,我將其列爲我們的首要任務,並立即採取措施調查您與團隊和合作者提出的問題,並仔細地重新檢查了我們的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如果我們的調查顯示所發佈記錄的最高準確性存在任何風險,我們將立即與相關的期刊編輯部合作。”

曹雪濤表示,根據目前的分析(仍在進行中)以及從同事和同行那裏獲得的其他反饋,他依然對這些出版物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優勢以及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他同時也強調,監督及實驗室領導層的任何失誤都是沒有藉口的,這也提醒他作爲指導者角色的重要性和不足,對於因他的疏忽而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

據瞭解,PubPeer網站成立於2012年,是一個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的網站,只要學者擁有PubPeer的賬號,都可以對已發表過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質疑、改進建議等。該網站揭露了大量的這種造假論文,其中很多是由中國科研人員發表,其中不乏原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院士團隊的7篇論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馬丁院士團隊的17篇論文。

值得一提的是,Elisabeth Bik所指的兩篇論文《CaMKII promotes TL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directly binding and activating TAK1 and IRF3 in macrophages》以及《CD69+CD4+CD25−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β1》分別於2008年和2009年發表在《blood》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曹雪濤均爲“通訊作者(correspondence)”,涉及研究單位均爲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免疫學研究所。對此,曹雪濤在上述回應中進行了證實。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對於“通訊作者”並沒有明確定義,往往是指課題的總負責人,負責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繫人,對文章的可靠性負有責任,此外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繫和接受讀者的諮詢等。

據業內人士解釋,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可以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對於學生來說,通訊作者一般是他的導師;而對於研究機構來說,通訊作者一般是項目總負責人。

公開資料顯示,曹雪濤1964年出生,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本科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26歲時被授予博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爲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爲博士生導師,33歲擔任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41歲成爲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2017年至今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全面負責學校教學、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11月16日,他剛剛被增選爲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建立終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規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行爲實行終身追究,一經發現,隨時調查處理。並且建立完善覆蓋全國、涵蓋各類學科的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爲數據庫。

針對論文涉嫌造假事件,界面新聞記者聯繫南開大學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但截至發稿時並未得到回應。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