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不一樣了,電視劇拍給年輕人看,那是視頻版的言情小說,感情變成主線,甚至還出現多角戀——佛祖座下金鼠下凡成精愛上白素貞,白素貞愛許仙,有一個叫如意的姑娘也愛許仙,老版中戲份並不多的蛤蟆精則愛上如意。有人拿着這些吐槽去問醫生怎麼看,醫生回:“我沒時間看”。

經濟越發達,膚淺越流行

4月15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表演場,兩名馴養師和三隻可愛的大白鯨,展現了一場華美的“人鯨情未了”。 (@視覺中國 圖)

民國有段故事,我挺喜歡,好多年一直記得。那是1943年,國民黨高官徐復觀讀了儒學大師熊十力的一些書,很敬仰,幾次去信,終於求得一見。熊十力學問大,脾氣也大,和梁漱溟爭論問題時,還動手打人,見到國民黨的陸軍少將、蔣介石的高級幕僚,自然也不會特別對待。徐復觀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回他: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說了一些觀點。熊十力面有不悅,讓他再讀,讀完再說。過段時間,徐復觀又來,說讀完了,吧啦吧啦對這本書批評一通。熊十力還沒聽完,就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這麼讀書,怎麼能有收穫。一本書,總是有好的地方,有壞的地方,讀完一本書,你記得的總是壞的地方,這樣讀書,讀了千百本,能有什麼意義?他是越說越氣,以《讀通鑑論》裏的內容爲例,講其優點和精闢之處,隨後又繼續罵徐復觀:這些地方,你懂了嗎?又記得嗎?你這樣讀書,真是太沒出息。

徐復觀回憶此事,說這對自己算是“起死回生的一罵”。對我來說,也頗有啓示,之後我看人、看書、看其他,總是先從優點着手,於是竟修煉出一種本領,連看人盡皆知的大爛片,竟也能看出些趣味來。最近正在播放的《新白娘子傳奇》就是如此,這部劇幾乎引來一致的批評、吐槽,我看了兩集,卻覺得也頗有點意思。它像極了我們年輕時看過的那些言情小說,亦舒、瓊瑤——好吧,我承認,我並沒有看過兩位的作品,對它們的相似性並不確定。但有一次我翻過妹妹借來的一本忘記了作者名字的言情,大抵味道是不錯的。當然,那時候看電視的主力軍是父母輩,他們喜歡唱着黃梅調的白素貞,喜歡沒有愛情的《西遊記》《三國演義》。現在不一樣了,電視劇拍給年輕人看,那是視頻版的言情小說,感情變成主線,甚至還出現多角戀——佛祖座下金鼠下凡成精愛上白素貞,白素貞愛許仙,有一個叫如意的姑娘也愛許仙,老版中戲份並不多的蛤蟆精則愛上如意……如此狗血混亂,中老年人不喜歡,也是正常的。我看那劇時,不斷腦補一幅畫面:我媽斜眼看着說,“胡編亂造”!

作爲一個收藏了92版、早期黃梅戲電影版以及話本版小說的白蛇迷,我其實一直有個疑問,做妖自由自在,爲何白素貞非要做人?最新的這一版裏,倒是簡單解答了這個問題——白素貞一開始想直接做神,奈何觀音不許她跳級,非要她歷經凡塵按部就班。凡塵多苦啊,白素貞實在該慶幸生活在經濟文化相對繁榮的宋朝,要是趕上21世紀修煉成精,變成凡人,打工上班,也只會成爲一枚“社畜”吧。整天過着996的生活,只怕真會覺得,人不如妖。尤其是,她還是醫生。前段時間,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們紛紛吐槽996,感慨工作壓力大,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ICU搶救。有人拿着這些吐槽去問醫生怎麼看,醫生回:“我沒時間看”。有一份《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77%的醫生曾一週工作超過50個小時,24.6%的醫生工作時長曾超過80小時;43.5%的醫生表示曾在醫院留宿8次,留宿次數在11次以上的醫生每月升爲20.0%。

我現在其實很少看國產劇,主要覺得情節太冗長、拖沓,人生苦短,看得人心焦。這次看“白娘子”,也是2倍速在看,沒想到,竟也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劇中人仰天大笑時,更是有一種特別的幽默感。充滿文藝氣息的科學雜誌《鸚鵡螺》最近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核心觀點是,人們體內其實都有一個“內部計時器”,它能夠控制我們的耐心。隨着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計時器的節奏被打亂了,於是,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能忍受緩慢。這篇文章以網頁加載速度舉例,2006年,人們可以忍受一個網頁4秒鐘才加載出來,但到2009年就變成了2秒,到現在,我們對一個網頁加載的耐心只剩下0.25秒了。另一個例子是我們走路的速度,1990年代,一個心理學家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歐洲的維也納,人們每走18米要花14秒,但在經濟更發達的美國紐約,只需12秒。也就是說,經濟越發達,我們對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快。猶然記得從前慢,有很多時間體會一部劇、一本小說裏的深意,現在,早已沒有那種環境和心境。所以,簡單即勝利,膚淺才能流行,也就有其現實的原因了。

經濟越發達,膚淺越流行

出自2019年第11期《Vista看天下》

長按二維碼,閱讀整本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