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微型電動車霸主”知豆正迎來多事之秋。

據國內企業徵信查詢系統啓信寶數據顯示,3月11日,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爲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標的達一個億,這是2019年以來,知豆汽車的第18條被執行信息,合計標的超過5.85億元。

這並不是知豆在2019年纔開始遭受不順,對於“糾紛”這事,知豆幾乎已是“習慣成自然”。去年8月份前後,知豆電動汽車就被曝出了裁員、工資延遲發放,甚至研發中心變遷等問題,迅速引起市場關注。而在2017年,知豆總裁鮑文光對媒體表示,知豆自成立以來已經連續12年虧損。

另外,根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北京的知豆新能源店已倒閉,另有知豆經銷商表示,目前知豆的展廳也已變成綜合車型的展廳。

業內人士表示,法律糾紛不斷、股權屢遭凍結反映出知豆的運營現狀並不樂觀。儘管知豆試圖轉型脫困,但在傳統車企加快搶佔市場份額、造車新勢力實現紛紛實現量產交付的情況下,知豆的自救之路並不樂觀。

一位接近知豆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知豆D1車型已經停產,但D2、D2S還在小規模生產,北京地區的經銷商都沒有進貨。大部分的知豆經銷商目前也只保留銷售代理權,等待知豆5月的新品上市。

股權凍結、門店倒閉、銷量不濟

根據啓信寶顯示,知豆汽車分別在2018年10月、12月以及今年2月、3月發生過股權凍結,合計凍結金額超過5億元。另外,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鮑文光也曾在2017年被凍結9529萬元,但目前已解除凍結。此外,各地法院發佈多宗知豆汽車作爲被告與其他公司糾紛的民事裁定書,糾紛類型包括買賣合同糾紛、企業借貸糾紛以及拖欠其他公司貨款的糾紛。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曾風靡一時的微型電動車知豆,在淪爲老年代步車後,目前徹底面臨停擺。資金鍊斷裂、股權被凍結,吉利尚未伸援手。知豆的未來已罩上一層迷霧。

“我認爲,通常公司資產被凍結有多種原因,例如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到期還不上債務、被起訴導致資金凍結等;如果凍結的是實控人所持股權,將對公司經營產生很大影響,嚴重的或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等情況發生。”宋清輝補充道。

3月14日,記者在搜狐汽車上搜索“知豆汽車”顯示已經停產。與此同時,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原本掛着“吉利知豆新能源”招牌的店面已經更換爲“長安新能源”。該店店長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爲近一年來知豆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濟,且維修時廠家寄零部件的時間屢屢延遲引發一些消費者的不滿,所以目前已停止銷售知豆新能源汽車。另有知豆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知豆的展廳已經變成綜合車型代理展廳,現在也只銷售知豆的二手車型。

一位接近知豆公司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D1已經停產,但D2、D2S還在小規模量產。由於北京市場新品太多,又在打價格戰,知豆沒有緊跟市場潮流進行改版,一直保留着兩座車型,沒有競爭優勢,所以北京地區的經銷商都沒有進貨,但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市場較好的地區,有些經銷商還在進貨。目前全國大部分的知豆經銷商都只保留了銷售權,等待5月從知豆廠家進新品。不過現在還不知曉新品的車型配置價格等具體細節。

針對售後問題,該人士稱,目前知豆推崇經銷商輕量化,不要求經銷商有售後,銷售中心和維修中心分離,如果電池電機等系統損壞只能向廠家申請換貨,需要一定的週期。同時,他認爲新能源汽車普遍都存在着類似維修難的情況。

從輝煌到困局

從最初的新大洋知豆,到後來與衆泰、吉利的分合,知豆的造車之路頗爲曲折。

2006年,新大洋機電集團成立知豆品牌,成爲國內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之一。

耐人尋味的是,由於沒能拿到造車資質,知豆在成立後的六七年時間裏都以“三無”產品的身份而混日子。直到2013年,知豆獲得歐洲E-Mark認證,並通過了ISO9001、CCC和歐洲CE認證,從而出口意大利。

不過,由於知豆起步得較早,終於獲得了傳統車企的青睞,其中就包括衆泰和吉利。

值得一提的是,衆泰的生產資質幫助知豆渡過了難關,但“衆泰知豆”僅出現在市場上一年,衆泰就自行開始獨立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2015年,新大洋電機集團和吉利、金沙江資本等達成合作,併成立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藉着國內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東風”,補貼後售價區間爲4萬元~6萬元的知豆電動車迅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打開局面,銷量也是節節攀升,被限號城市消費者稱之爲“佔號神器”。

2017年10月,知豆獲得工信部公告准入,正式獲得獨立造車資質。知豆是繼北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之後第四個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一直以來,知豆主打微型純電動車型,目前在售車型主要有知豆D2、知豆D2S以及知豆D3,微型車成本低但享受的補貼和其他級別車型基本一致,這也使得知豆在前幾年迅速崛起,常常位居純電動車銷量榜前列。

知豆3,一款續航達到315km的微型車,而這臺車也代表着知豆的最高技術水平。和過去的幾款車型不同的是,2017款知豆3僅僅提供了2款車型可選,而2018款知豆3更是隻提供了1款車型可選,而2017款和2018款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個續航爲210km/310km,2018款的爲315km。由2款併成1款,續航稍作提升,最主要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儘可能迎合國家政策,拿到300km以上400km以下的補貼。

可以注意到的是,在續航里程的提升上,知豆可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先不說微型車把續航提升的意義有多大,時勢所趨,一方面是國家的硬性要求,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卯足了勁地推動,知豆或許也深知自己底細,只有微型車的研發尚在自己的可控範圍之內,但居於技術受限,在大浪潮之下劣勢就顯而易見了。

其實,以知豆的發展歷程來看,現在的新勢力幾乎都在重蹈覆轍。2015年到2017年是知豆的巔峯時期,雖然那時補貼也在開始下跌,但續航里程知豆還是能夠輕易達到要求。而無論是新勢力還是現在的某些車企,在國家要求提升續航的時候,他們如同擠牙膏式的增加車輛的里程,爲的是能夠恰到好處的達到補貼標準,從而使得成本可控最大化。

而這種擠牙膏式的提升,可以反映出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大弊端——靠着補貼而活,沒了補貼就會面臨倒閉的窘境。

隨着補貼退坡,微型純電動車的市場空間不斷被蠶食,知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擠壓。2018年,微型電動車同比增長22%,遠低於整個新能源車的整體增長水平,如緊湊型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137%、小型電動乘用車增長293%。“2019年新能源的補貼將再次退坡。微型電動車由於空間小搭載電池度數有限,目前在續航上難有大突破,所以與高補貼基本無緣。享受不到政策紅利,已經讓微型車開始步入下行通道。”業內人士分析。

數據顯示,今年1月,知豆的銷量爲零。2018年知豆汽車累計銷量僅爲1.5萬輛,8萬輛的目標完成率僅有19.2%,同比大跌63.90%。而在2015年至2017年,知豆分別銷售2.53萬輛、2.4萬輛、4.2萬輛,位於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榜前列,並且成爲2017年國內純電動汽車企業銷量亞軍。當時知豆電動汽車CEO鮑文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曾時自信滿滿地表示:“現在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是5萬到6萬輛,2018年知豆電動汽車肯定會盈利。”

銷量的大幅下滑,讓知豆入不敷出。2018年8月,知豆旗下負責車聯網等技術領域研發工作的全資子公司知豆智信被爆因房租到期被裁撤,而已三個月沒有領到工資的員工被要求要麼去浙江寧海總部報到,要麼主動離職,這被視爲知豆汽車的變相裁員。知豆汽車內部人士彼時回應稱,知豆汽車計劃將知豆智信合併到上海技術中心,並坦承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下發緩慢,確實出現了拖欠工資的情況。

吉利無意幫扶

早在去年被爆拖欠員工工資期間,即有消息傳出知豆各方股東希望吉利再次成爲知豆的大股東並掌控運營,但吉利對此一直未做回應。

從最初的新大洋知豆,到後來與衆泰、吉利的分合,知豆的造車之路頗爲曲折。2015年,吉利、新大洋機電集團、金沙江資本三方合作,吉利持股45%成爲第一大股東。然而,一年後,吉利發佈股權變更公告稱,爲讓知豆獨立申請純電動乘用車資質,吉利將以6.21億元轉讓旗下部分知豆股份給第三方。2017年10月,知豆獲得工信部公告准入,正式獲得獨立造車資質。目前,知豆的股權結構爲:大股東新大洋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1.45%,第二股東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持股26.44%。;創始人鮑文光則爲公司實際控制人。不過在2018年6月,知豆宣佈鮑文光不再擔任總裁職務,來自漢騰汽車的李學明被任命爲新總裁。

雖然面臨股權被凍結,知豆汽車仍在斥巨資打造新的生產基地。1月,知豆汽車總投資達120億元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項目在南京簽約。與此前聚焦微型車不同,該項目將生產新能源乘用整車,包括轎車及SUV,這標誌着知豆汽車將在產品方面實現轉型。根據知豆汽車的預測,項目一期10萬輛整車(純電動)建設項目投產後,預計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二期20萬輛整車(純電動)建設項目投產後,預計實現年銷售額200億元。

知豆是繼北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後的第四個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手握稀缺資源的知豆自然不甘心退出市場,轉型已迫在眉睫。但轉型需要大量資金做支撐,沒有吉利的支持,知豆對外融資難上加難。資料顯示,知豆在對外融資方面進行了多次嘗試。2015年,知豆完成10億元A輪融資;B輪則計劃融資20億元。2017年,多氟多宣佈戰略入股知豆後,知豆原計劃於當年底完成的B輪融資進度再未披露。

質量、技術堪憂,亦是新能源車企癥結

前文就已經談到,知豆近年來糾紛不斷,但背後仍有不少消費者的投訴未能完全公諸於衆。比如在汽車投訴網、車質網以及多個汽車論壇上,小編髮現關於知豆的質量、售前售後等投訴不在少數。

如上兩個源自汽車投訴網和車質網的截圖所示,知豆電動車的質量投訴都集中在電池上,而作爲電動車,電池是十分重要的技術部件,所以不難看出爲何一路走來知豆都是磕磕絆絆了。

另外,小編在汽車投訴網發現兩則投訴案例,是關於配件等待和維修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

如上截圖所示,知豆2車主表示,自己的維修等待時間超過了10天,打電話諮詢回覆稱廠家沒有配件發。車主還稱:“而且不止我一輛車,後勤需要配件的車輛已經擺滿維修站了,打400售後電話沒人接,也沒人提供備用車。”

另一位知豆3車主先是經過了多次了電池維修申報,後來審批通過後,等待更換時間需21天,而在此期間4S店卻沒有備用車提供。

其實縱觀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知道並非知豆車主纔會有這樣的遭遇。居於補貼政策逐年調整,新興的造車新勢力都希望儘早研發出一臺量產車,從而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往往的,量產車出來後,售後服務才漸漸跟上,這樣的話,前面幾批車主的用車基本沒法保障,長此以往,問題越積越嚴重,終有爆發的一天。

壓力傳導至租賃共享公司

雖然北京等一線城市較少銷售知豆汽車,但在一些租賃或者共享公司仍然可以使用知豆汽車。與此同時,有一些消費者向記者表示,租用知豆汽車出現了押金難退的情況,並且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車蓋突然彈起並掉落的狀況。有一位消費者甚至表示:“如果以後不是迫不得已再也不會租用知豆的汽車了。”

記者通過這些消費者租賃合同發現,目前有廣州通蔚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廣東叮咚電動車租賃有限公司、武漢潤朋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存在上述押金難退的現象。而本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押金難退的公司均與有龍集團有關。

根據企查查顯示,廣州通蔚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由有龍集團100%控股;而廣東叮咚電動車租賃有限公司的大股東胡正林同時也掌控廣州有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巧合的是,武漢潤朋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最大股東也是廣州有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而廣州有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大股東謝向東正是有龍控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道,有龍集團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集團化運營的汽車銷售服務企業,註冊資本達8000萬元。廣州有龍集團作爲廣州市首批進軍新能源汽車私人領域推廣應用的企業,積極推進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其代理的知豆電動車當初在廣州市場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有龍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集團在早期大批量購買了知豆汽車,如今知豆汽車在駕駛舒適感、續航里程、外觀等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相比稍顯弱勢,加之共享租賃經濟也不景氣,所以存在經營不善,押金難退的現象。目前集團內部的一些子公司已經進行資本重組,業務也進行多元化運作,將知豆庫存放置三四線城市消化,此外還引進新型車型東風等汽車,正在陸續退還押金。“現在已經不是盈利的問題,而是如何存活週轉下去的問題了。”該人士向記者表示。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經過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走向。而在這個屬於初期的階段中,補貼和續航幾乎主導了整個走向。從知豆的發展來看,它在尋找出路之餘,儘可能都在貼合國家的政策方向,而過於依賴補貼生存,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做好研發工作,最終便落得如此田地。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實不能只瞄準如何推動推廣來發展了,一切都需要完善,尤其是現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