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应届生投简历、找工作时,有一批学生却因为自己优秀的品行,提前收到了工作邀请。昨天,在上海建桥学院2017年度弘扬雷锋精神表彰大会暨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典礼现场,《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向此次获得雷锋金奖的34名学生递出了橄榄枝:“我有一个心愿,建桥学院雷锋金奖获奖学生,能来《雷锋》杂志社工作,北京、上海分社都欢迎你们!”

“雷锋奖”是上海建桥学院从2005年起,为奖励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劳动者而设立的。13年来,已有6000多人获得雷锋金、银、铜质奖章。他们中,既有主动前往西部支教的学生,也有在紧急时刻抢救同学去医院的热心室友。

刚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决心去西部支教的退伍军人大学生曾姝琦,多次献血并将获得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无偿献血10000ml)作为自己的目标。他认为坚持是雷锋精神所教给他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生活中的雷锋。”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学校累计有40多名学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西藏、贵州等地服务,获得当地广泛好评。

周倪辉在家人爱心行动的影响下,初高中阶段就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大学之后有更大的平台跟过的机会参与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500小时。他觉得志愿者活动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自己得到了快乐,又帮助了他人。

《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的现场讲解雷锋精神引起同学们共鸣:“老师以学生成才为快乐,学生以成才报国为快乐,当官的以为我们国家选出好官为快乐,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代,如何将雷锋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上海建桥学院也有自己的“小目标”。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雷锋精神有机融入‘三个课堂’,既要抓牢‘第一课堂’,将新时代雷锋精神与核心素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也要用活‘第二课堂’,统筹建设‘雷锋文化’,打造大学生社会服务平台,强化实践育人的功能。”学校党委书记江彦桥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在校生平均每年5000人次参加30多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公益活动,共有40多名学生参加上海支援西部计划,500多人参军。

自去年3月5日建桥雷锋馆开馆以来,接待来自临港各高校、全国各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参观者逾万人次,成为建桥、临港乃至上海地区弘扬雷锋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